什么是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向信息使用者普及信息知识,启发其信息意识,增强其信息能力,规范其信息行为的教育活动。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的一种适应。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就是其中之一。

信息素养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是一种特殊而广泛的能力,包含人文、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与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1)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敏感性、信息应用意识和信息保健意识。

(2)对信息来源的认知和选择。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对其可靠性和权威性的评价更加复杂,甚至评价标准也不是绝对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理解信息源的评价过程,根据具体问题,结合学习目标和应用情境,合理选择信息源。

(3)信息查询和获取。信息查询与获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贯穿于问题发现、研究和解决的各个环节,包括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分析具体问题,确定检索需求,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根据需要不断改进检索策略,掌握获取信息内容的各种途径,对信息查询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养成有效的信息检索与获取的思维习惯。

(4)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在参与式信息环境中,每个学生不仅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对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要进行分析和整合,形成新的成果,与同学、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融入不同层面的学术对话,促进科研进步。

(5)道德和信息安全。学生应当了解信息查询、获取、传播和利用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政策,约束和规范信息行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在学术研究和交流中,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防止机密信息和个人隐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