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犯罪的源头是什么?
一是案件总量增加,涉案金额增加。2002年至2004年上半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量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个别案件造成的损失有所上升。
二是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最为突出。1998至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此类案件近5000件,占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80%,涉案金额6543802多亿元,占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64%。其中,通过假冒驰名商标获取巨额利润是显著特征。
三是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快速增加。有的企业人员把自己原单位的商业秘密提供给新单位;有的企业不惜重金买通相关人员,将他人商业秘密据为己有;甚至还有不法分子通过应聘窃取核心商业机密,另起炉灶。1998至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侵犯商业秘密案件500余起,占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9%,涉案金额6亿元,占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32%。
第四,一些地区的犯罪形势更加严峻。从全国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情况比中西部地区更严重;从地方来看,也是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严重。
关键词:广州知识产权调查、深圳知识产权调查、佛山知识产权调查保护、中山知识产权调查保护、珠海知识产权调查保护
五、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面广,专业化、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面广,正在向电信、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电子商务等新兴经济领域渗透。目前,已经出现了侵犯商业秘密、侵犯科技新产品、假冒液晶屏、激光全息标志等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的案件,表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正在向专业化明显、科技含量高的犯罪形式发展。
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隐蔽狡猾。犯罪很少在“小作坊”进行,但成员等级分明,分工明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分部位、机动生产、远程指挥、组织严密、装备精良,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
7.跨国(境)犯罪突出。一些境外不法分子通过向境内不法分子下单或自己在内地设厂生产假货,再运到境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