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全球“缺芯”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怎么才能赢?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导致了这波全球芯片荒危机?
据说华为之前是为了抢产能,德州恶劣天气导致三星工厂停产,疫情导致需求激增。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做一个小芯片真的这么难吗?我们造航母没问题。难道我们不能造一个指甲大小的芯片吗?
难!很难!非常难!
芯片行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业,是一个把沙子(硅矿)变成高端芯片的过程。中间有2000多道工艺流程,由全球几十个国家合作完成。在一个国家,包括美国,完成整个产业链还是不可能的。
IC设计,我们国家现在是第一梯队,对这个缺芯影响不大。
再来说说晶圆制造。在硅的氧化物熔化后,对其进行处理以提取硅。提炼出纯度为99.999%的硅后,可以应用于光伏和电池。但这与芯片的半导体级单晶硅纯度(99.9999%)相差甚远,这种纯度的单晶硅只是生产芯片级硅片的原料。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节能减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净化企业的产能。为了保证产能,只能自己升级。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不介入,如何体现其“双标本质”?拜托,美国已经把工业设计软件掐断了。导致之前很多东西都要在国产软件上重新设计,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大量消耗,也影响了原料硅的产能。上游水流量小,下游自然会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Microsemiconductor的技术得到了全球芯片厂商的认可,是全球首家研发出5纳米蚀刻机的企业,地位不可小觑。问题是虽然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但是零件并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以老美的封锁对中微的影响不亚于SMIC。
就像镜头是蔡司的,光刻胶是日本的,如果什么都自己做,成本太高,不考虑成本,什么都是耍流氓。
所以芯片的短缺只能说是残毒,加上我们开头提到的一些比较具象的原因叠加,导致了大规模的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