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精神的猫先生:我爱的创新和盗版精神。

如果真的把无边界的互联网变成局域网,如果官员还要点头决定谁有权创新,什么是好的创新,这样的“自主创新”有价值吗?上周末,我没有去电影院排队看三枪,而是呆在家里用电脑看海盗电台。对了,坦白说,是电驴未经许可非法下载观看的。因为我很肯定的知道,文艺青年范的这种“非大片”几乎不可能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正式上映。不知道的是以后能不能在网上看到这些有趣的地下电影。

讲述了1966年发生在英国的一个半真实的故事。当时,国有的BBC是播放正统古典音乐的重要场所,每周只留出两个小时播放摇滚和流行音乐。但与此同时,一个地下“海盗电台”正在7×24小时不间断地秘密播放摇滚和流行歌曲。2500万人——超过英国总人口的一半——正在听这家电台的音乐。这个岩石基地建在北海的一艘渔船上。一群“聪明而不信”的年轻DJ聚集在这里,他们的领导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名叫昆汀。他利用观众的热情支持获得大量广告赞助,并绞尽脑汁避免政府控制。

当然,就在这些DJ们在海上过着他们鼓吹的“音乐、性和大麻”的嬉皮士生活时,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政府已经感到责无旁贷。他们担心这种无节制的“颓废之声”会腐蚀英国青少年,“就像一条肮脏的下水道,有着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但大英帝国毕竟是一个口口声声讲法治的国家。政府不能随意封其波段,也没有勇敢的城管哥帮忙“捞”。既然现有的法律管不了这些混蛋,他们只好创造新的海洋侵犯法案,让海盗电台违法(因为他们的无线电干扰,“这个国家伟大的渔民,无论男女,生命都受到威胁”),并在众议院顺利通过。

最终,据官方报道,“扫黄打非”取得重大胜利。渔船在躲避执法人员时,因引擎爆炸而沉没。海盗电台被禁止,DJ被驱散。然而,自由的梦想并没有消亡。今天,英国有296个独立电台全天播放摇滚和流行音乐。摇滚文化也成为今天的主流之一。

其实我了解这部电影的一切都不是在参考消息,而是通过豆瓣这样的网站。我也注意到豆瓣上有32408个朋友评论了这部电影。除了少数留学的同胞,估计大部分和我一样,都是通过BTchina、VeryCD、迅雷之类的网站下载的。复述这个故事,我只想重申以下三个常识:第一,创新就像一棵旺盛的野草,不会按照规则在一个有规划的领域里生长,必然会与现有的环境秩序发生冲突;第二,创新会导致一系列新的问题,监管者需要慎重考虑是用理性的方式处理还是用粗暴的手段打压;第三,只要是真正好的创新,不管道路有多曲折,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市场的新主流。

今年以来,很多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朋友开始感受到一种不好的变化,就像《海盗电台》里的DJ听到新法案颁布时的感受:“我们站在了山的顶峰,朋友只有走得更远才会走下坡路。也许以后会有更好的日子,但我很怀疑……”

从强制安装“绿坝”到关闭无证视频网站,从“魔兽”的失败到谷歌的失败,再到饭否、伊彦、BTchina等多家网站因技术故障长期维护,以及近期WAP网站计费暂停,移动广告联盟被取缔,所有未注册网站被关停...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生存环境比过去十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

这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互联网行业或许是中国经济10年来最大的惊喜,也是最干净最有活力的部分。仅依靠本土企业家的汗水和智慧,国际风险资本的投入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培育,就创造了全球第二大市场,网络经济规模接近6543.8+0000亿元。

因为工作,我认识了一些Web2.0网站的创业者,比如伊彦、樊菲、VeryCD。在我看来,他们是一群极其单纯善良,充满理想主义情怀和梦想的年轻人。主观上和客观上,他们没有破坏和谐社会,腐蚀青少年的意识和行为。

但或许是因为有三亿多网民,七亿多手机用户,又或许是一些被盗版者的鲁莽激起的人渣,让我们的政府深感责任重大。“看得见的手”应该取代“看不见的手”。10年前,真正管互联网的只有一个信息产业部。如今包括工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商务部等N多个部门都有权介入。

我不明白,这是进步还是倒退?中国过去10年互联网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政府主义的成功,是自由市场的胜利。为什么原本扁平的互联网世界一定要被人为划分成“网格世界”?你需要通行证才能进入每个包厢吗?

当然,人们相信政府官员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任何打着“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切断色情产业链,保护未成年人”的旗号,都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此外,我们的官员已经习惯了“父母、保姆和导师”等多重角色扮演。

但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公共利益,我们就一定要开动强大的行政机器,粗暴地一刀切吗?

在一个法制成熟的国家,政府或者其他公司首先会看你的创新是否违反法律,然后他们可以向法院起诉你,申请强制执行。当然,你有上诉权。如果你像Napster一样输了官司,你会死在商业上,但在中国,你的网站被屏蔽了,你可能连谁屏蔽了都不知道,因为有很多政府机关有权屏蔽你,更别说找个地方讲道理了。

我们应该看到,确实存在恶性循环的可能性。当越来越多的主管部门对互联网实施越来越严格的审批制度或许可制度时,风险资本的流入就会受到抑制,民间智慧的流动也会受到抑制,最终抑制创新活力。更危险的是,“每一个限制民营企业的领域,都是民营企业和全体公民被迫向特殊利益集团输送利益的渠道(吴敬琏语)。”只要权力配置资源的格局不改变,单纯的企业家要么出局,要么不得不选择像黄光裕那样买断权力,为自己获得一些不对称的特权,同时向权力拥有者输送利益。到那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会像房地产行业一样开始退化。

今天,互联网刚刚度过婴儿期,未来的成长不可限量。但是我们对互联网的态度其实可以反映出我们对创新的态度。

如果我们真的想成为一个“自主创新”的大国,那么政府就应该真正理解“自主创新”的含义: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创新的思想可以自由交流,创新的成果可以无障碍传播。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把无边界的互联网变成局域网,如果官员都要点头决定谁有创新权,什么是好创新,如果只有中科院、移动、联通、央视这样的“三好学生”才有资格创新,这样的“自主创新”有价值吗?

有时候,我必须承认,我会对我所处的社会失望,但因为我身边总有不放弃希望的朋友,我们总能看到克服一切困难的创新者,所以我们不会因为失望而选择绝望。

就像电影《海盗电台》中DJ“厄尔”在船最终沉没时所说的:“时光飞逝,政治家们会尽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世界上的青年男女会继续梦想,把梦想编织成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