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制造业投资密集释放,准备补充能量
今年以来,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制造业投资稳步回升,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近期,从部委到地方政府,频频有稳定制造业投资的实际举措,着力加快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低碳投资,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增强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投资动力。此外,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财政金融政策将进一步加强。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刺激制造业投资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制造业投资将稳步增长。预计2021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约12%,两年平均增长约5%。在“双碳”背景下,绿色投资和绿色技术改造投资需求将增加,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强劲增长,促进制造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最近很多地方都在抓住三季度的黄金时间,加快制造业项目的招商和落地。广东肇庆* * *有18单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超过1亿元,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四川开展制造业招商“百日攻坚”行动,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激发全省工业战线招商活力。
近期公布的地方数据也显示,制造业投资稳步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其中,1至7月,贵州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前7个月,湖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3%,比2019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加速升级。在9月1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介绍,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去年的15.1%,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47.1%。
制造业投资如何实现稳定增长?一方面,制造业利润持续上升,盈利能力明显改善。6-7月,中国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56.4%。“制造业企业利润稳定增长,企业整体预期稳定,有利于制造业投资持续回升。”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9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减税降费和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进一步释放了企业的投资活力。中国国家税务总局8月24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减税降费合计7435.5亿元。在金融方面,央行已明确表示,今年的信贷投放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为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提供坚实的支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运行研究室主任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在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政策的同时,还出台了一些结构性减税政策,如将制造业企业R&D费用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允许企业享受半年扣除政策,有利于市场主体恢复活力、增强活力,也有利于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投资。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扩大投资。
目前,多个部门正在密集部署新一轮措施,为制造业投资增添能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表示,将采取措施稳定制造业投资。一方面,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投资,不断完善和用好“揭榜”“赛马”等机制,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传统制造业碳减排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促进绿色低碳投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落实各项降成本政策,增强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投资动力。
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重点工作的实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制造发展。此外,央行近日发布的《2021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
地方政府也积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例如,“十四五”期间,广东计划安排500亿元左右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为战略性产业提供2.5万亿元以上融资。北京鼓励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及装备、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特色优势产业。
在业内看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投资将稳步加快,投资结构将继续优化。乔表示,展望全年,在“双碳”背景下,绿色投资和绿色技改投资需求增加,高碳排放行业将新增大量清洁能源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技改投资;对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研发的投资也将加快。同时,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强劲增长。预计2021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约12%,两年平均增长约5%。
“得益于设备更新需求的释放和需求的扩大,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上半年的修复态势,实现较快增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不断加大的支持措施,将支持和引领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投资,发挥其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
着眼于进一步激发制造业投资活力,下一步要激发和保护民间资本投资制造业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资本的引领作用。在政策保障上,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改革创新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投入,着力降低企业的税负、融资、人工、土地、能源等成本,提高制造业的投资回报率。
下一步,需要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供应和价格稳定保障工作,加快完善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明确风险等级,做好应急预案;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家储备对商品市场的调节作用,稳定国内商品供应。通过保供应、稳价格,逐步缓解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投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