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实融合”
融合发展是基于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信息化驱动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必须牢牢抓住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 *新理念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变道超车。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络领域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同时,我们也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产业数字化转型结构“软”,数字经济与实体发展融合也面临“不彻底”、“不深入”、“不方便”、“不愿意”等问题。
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整合技术工具和政策工具,协调政府和市场力量,兼顾发展激励和风险防范,促进数字技术供给与经济转型需求高效适应。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政府做好宏观调控。根据“十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融合发展的战略和路径,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快出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融合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加快融合发展提供总体发展思路和政策框架,为地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指南。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数字化布局,做好不同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分类发展的引导工作,提升地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力,形成整体带动效应。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用好市场机制。随着数字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和海量聚合的特征,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新的生产要素。要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的乘数效应,释放数据红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包括互联网企业和实体经济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型龙头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中小企业依托云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数字安全立法,明确数据产权归属,规范和标准化数据使用权和应用范围管理,完善数据开放、数据交易、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法律法规,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健康发展环境。加快建立融合标准体系,推动数字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掌握行业先进数字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加快建立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深度合作,集聚各种优势资源,培养数字技术专业人才。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引进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国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相关研究人员,制定相应的优惠补贴措施,提高相关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激励和管理等相关制度。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