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人希望实现从中国到中国的转变。意义何在,中期知识产权保护有哪些?

一.导言

虽然世界杯战场的硝烟已经退去,但由此引发的“中国制造”话题依然挥之不去。虽然中国男足无缘本届世界杯,但“中国制造”并没有缺席。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从足球“庆祝世界杯”和球迷专用扬声器“呜呜祖拉”,到手机链、钥匙链、国旗、荧光棒、帽子、太阳镜和望远镜。但是...这些“中国制造”大多不能让人“骄傲”。世界闻名的小号“呜呜祖拉”90%产自中国浙江、广东两省,在南非世界杯上的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30倍。然而,就是这个小玩意,能在世界杯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甚至震惊全世界,但它的工厂利润却不到5‰,而且是“唱祖拉”,在南非世界杯内外大放异彩。我们不禁要问,世界杯有多少球迷用品是国产的?暴利都是谁赚的?世界杯后“中国制造”将何去何从?

二,“中国制造”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并不是一个新词,但“中国制造”到底是什么?在网上查了一下“Made inChina”的定义,结果如下:英文翻译为made in China,一般指在中国人民和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制造的商品所使用的原产地标签,人们通常称之为“made in China”。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阶段,越来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得到建立和完善。然而,在国际商业中实践了这样的“游戏规则”之后,过去“中国制造”缺乏自主创新的后遗症开始显现,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路上,碰到了许多外国企业早已设置的知识产权壁垒。

以中国手机制造业为例:2006年,诺基亚将深圳天士达公司告上法庭,索赔50万元。诺基亚公司诉称其在中国取得并合法拥有手机、手机前盖、手机后盖三项外观设计专利,但天时达公司生产销售的A317型号手机未经其许可使用了诺基亚的外观设计专利。天士达公司当时坚信不存在侵权行为,因为天士达公司在产品投放上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理念,所有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起被法律界称为“中国手机外观侵权第一案”的轰动性案件,法庭上争论激烈,庭外的争论显然更加激烈。诺基亚之所以选择对Timer提起诉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甚至上升到了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对抗的高度。很多人认为,诺基亚的行为只是外资品牌想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多利润,利用“专利失效”进一步挤压国产手机的生存空间,打击民族品牌。但面对世界手机巨头的诉讼,天仕达公司负责人还是忍不住表达了作为国产手机公司的无奈。“现在国内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时,不得不面对很多国外知名公司的专利壁垒。毕竟人家做了这么多年,经验和技术都是领先的。”

以上案例并不少见。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海关查获的侵权案件数量每年增加约30%。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民族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不到10%。以纺织行业为例。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50%的服装采用进口料加工,30%以上由进口商提供商标、款式和图案,根据图纸和样品进行加工。只有10%左右是自主品牌。

由此可见一斑。虽然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国内品牌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品牌少之又少。出口利润低,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品牌相比,差距巨大。以耐克为例。在国际体育用品营销市场上,耐克一直受到各国年轻人的追捧,但实际上1'4IKE从来没有自己生产过一个产品,他们搞的是品牌概念。

经济学家郎承平曾分析,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往往以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大多数设计大国创造利润。事实上,熟悉中国加工贸易的人都知道,很多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含量高,专利多,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每年支付高额专利使用费,代工别人利润很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尚未转化为智力资源。中国也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近20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产业优势不明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最大的差距在于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核心技术专利和国际知名品牌的缺乏。虽然我国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只有几千家,仅占万分之三左右,而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目前拥有上万件有效专利。

而且我国最能体现技术创新的发明专利比例很低,大部分是外围专利或改进专利,基础专利太少,导致我国企业每年要向国外企业支付高额的许可费。中国的商标也是如此。虽然中国注册商标数量不断攀升,但中国企业拥有的自主国际驰名商标却少之又少。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较短,无论是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还是运用能力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企业来说,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在无法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中获利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压榨人工成本,1人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往往是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本田罢工和富士康跳楼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我国出口的产品往往依赖国家财政补贴,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这就给西方国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留下了借口。

正如国家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家所说,“中国制造急需向中国创造转变,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去。”

第三,“中国制造”的知识产权保护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知识产权意识的普遍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关税壁垒的全面替代,都对“中国制造”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制造”面临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法律环境完全不同。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知识产权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武器和核心竞争力。

几乎每一个跨国公司都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数万项专利、数万个注册商标以及大量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反观“中国制造”,我国相关企业和组织还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以及必要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人才和资源储备,因此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对于“中国制造”。知识产权保护不能停留在“识字”阶段。迫切需要全面提高“中国制造”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2.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1)循序渐进。关注企业专利技术:第二次创新。“中国制造”自主创新路径的选择,首先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循序渐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来说,自主创新有三种方式,其中原始创新难度最大、风险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第二,集成创新;最后介绍消化吸收创新。中国应把战略重点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上,这样风险相对较小,见效较快。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应该充分借鉴日本企业的相关经验,投入足够的资金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充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创造更先进的创新技术,从而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使二次创新技术成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2)分工合作,打造一套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和法律体系。

就政府而言,要创造更好的产业环境,让技术顺利跨越应用壁垒,顺利与产业对接;要引导企业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优惠政策和项目补贴,鼓励企业做一些长远的事情。

一方面,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搭建自主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易平台,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更需要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参与或主导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以多种形式与国外企业合作。

3.勇于向知识产权壁垒“亮剑”。那些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一再将专利指向中国企业,一方面说明“中国制造”确实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对国外企业构成了巨大的市场威胁。但是...面对知识产权诉讼,“中国制造”最重要的不是诉讼结果,如何占领市场才是关键。败诉但赢得市场应该是中国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有效手段。在华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在引进知识产权时未雨绸缪,发生纠纷后积极应对。

四。结束语

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制造”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只能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用自己的苦力给别人打工,不仅消耗了我们有限的能源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劳动者特别努力,有的甚至付出了身体健康的代价,但最终得到的只是价值链最细的部分。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中国企业在世界杯上为“中国制造”做出了表率,但它们在国外大公司身上折射出的单薄身躯和孤独身影,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马上出发,夜以继日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