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贸易争端?

它将增加,一些国家向我们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可能性将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人必须明白,贸易竞争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正视它,才能解决它。中国人迫切需要深入了解WTO规则、WTO争端解决机制和各种国际条约,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工具。

近三个月来,一场由日本挑起的中日贸易摩擦仍在继续,不仅冲击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也让日本企业陷入两难境地。相当微妙的是,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而且预计将会发生

在中国10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的6个月,11,中日双方在相关磋商中互相指责对方违反WTO规则。

更有意思的是,这是日本自1955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来,第一次对其他国家采取“紧急限制”措施,也是第一次实际进行数量限制,针对的就是中国。

摩擦始于“葱战”

摩擦始于4月23日。日本宣布,从当天起至165438+10月8日的200天内,日本将对主要来自中国的三种农产品启动临时保障措施,即如果这些农产品对日出口量超过日本设定的配额,其关税将不得不从原来的3%、4.3%和6%上调至256%、266%和66%。

日本的行为显然是不公平的,是日本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不公平贸易限制。因为,被限制的三种农产品都是日本人自己带到中国来种植,然后出口到日本。由于中国的生产成本低,日本市场对其进口需求很大。“设限”的结果必然会给我国农民和相关加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此后,日本宣布从6月8日起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所有禽类及禽类产品。日本相关团体还威胁称,将被限制的日本产品清单正在增加。

中国政府自然回应:6月2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自次日起对日本汽车、手机、车载收音机、空调加征100%的特别关税。

中国的反应被日本人称为“警告”。日本舆论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日本的出口和投资将大幅增加。中国政府宣布将采取措施限制日本工业产品的进口,这对日本工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社论称,如果日本紧急限制进口引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连锁反应,那么日本提出的任何建议都将注定根本性崩溃。

经济财政部长HeizoTakenaka指出,“对方报复是不好的,因为我们采取了保护主义。”。日本经营者协会会长、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奥田硕代表工商界呼吁日本政府取消限制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的紧急措施。不过,日本经济产业省副大臣广濑表示,如果日本工业界有要求,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施加更多限制。有专家分析,日本挑起贸易摩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国内经济一直低迷,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往往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第二,日本执政党的选民多在农村。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他们不敢轻视农民的要求。而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限制,最多只是保护了一小部分农民的暂时利益,但受害者是多方面的,即使对日本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减少了日本中间商的收入来源,因为中国出口到日本市场的商品几乎都是通过日本中间商进行的。此外,日本消费者也是受害者,现在不得不购买高价的日本大葱和蘑菇。事实上,日本政府的保护措施不利于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尤其是其高成本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WTO规则下辨别是非

面对中国政府的果断回应,日方大发脾气,于是提议双方举行“局级”贸易磋商。然而,在7月份,

然而,由于日本的僵硬态度,4日至5日举行的此轮磋商无果而终。

日本声称,日本的“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依据的是世贸组织规则,即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保障措施协议》。但该协定第2条规定,采取保障措施的条件是:“一成员只有在根据下列规定确定该产品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或相对增加,并且将对生产类似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情况下,才能对正在进口到其境内的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该协定第四条也明确规定:“除非调查证明相关产品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否则不得认定进口增加已经对国内产业造成或正在造成严重损害威胁。”

显然,国内农业形势的不景气绝对不是增加从中国的进口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长期对农业的政策保护,用高价农产品保证农民收入。而且日本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急剧减少,使得以劳动力为主要成本的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失去了贸易上的比较优势。而且对日农产品出口很大一部分源于日本大商社的海外产业转移战略。归根结底,日本农产品面临的“严重受损”,其实是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结果,也是日本产销矛盾的表现。相反,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并不构成对日本的倾销。

WTO规定的倾销概念必须是产品的国外价格低于其国内价格。事实上,中国走的是完全合法的出口路线。

虽然在法理上站不住脚,但日方在磋商中态度非常强硬。日本代表团团长、外务省经济局局长田中表示,日方“没有取消紧急进口限制的选项”。

不过,日本的强硬姿态也会受到国内企业的压力。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场贸易战中,日本将损失6543.8+0亿美元。比如,由于日本已经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很多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了中国,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企业是不可能回头的。此外,面对中国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预计在三到五年内翻一番或更多的前景,每个汽车制造大国都迫切需要尽快抢占中国汽车市场的制高点。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减少日系车进口的影响不言而喻。至于原产于日本的手机关税,面对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如手机屏幕、芯片等,日本手机的分销价格也水涨船高。

中日贸易关系对双方都很重要: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年度贸易总额一度达到创纪录的831亿美元。双方曾预计2001年双边贸易额将以最快速度成功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但目前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无疑会给双方曾经的美好愿望蒙上阴影。

加入世贸组织后

就在中日贸易谈判开始的当天,从日内瓦传来了好消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事情敲定了。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6次会议7月4日在日内瓦结束。中国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会后表示,本次会议完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质性谈判,成为中国漫长的入世谈判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政治性和实质性问题已经解决。这意味着6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将进行一次投票程序,11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然后由中国全国人大批准。之后,中国最快1个月就可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回顾这一轮中日贸易摩擦,我们不得不想到,入世后,中国与一些国家的经济摩擦会继续增加,一些国家对我们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有消息说,一些国家的一些人正在秘密准备,在中国入世后,开始为了一些案子和我进行贸易纠缠。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人必须明白,贸易竞争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正视,才能解决。

事实上,贸易战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并不新鲜。在过去的20年里,日本和美国在大米、西红柿、花生、汽车和其他产品上发生了许多贸易争端。欧美的香蕉大战也打了很多年。各种贸易争端最终都可以在WTO(过去的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解决,其他的可以由各国政府自己通过谈判解决。

对于我国来说,减少摩擦需要在产品上做文章,提升制造业能力,提升外贸结构水平,避免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争夺低附加值产品。同时,也要注意出口多元化,产品差异化,增加附加值。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在协调应对策略、畅通信息渠道、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特别是要借助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帮助企业全面提高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以面向世界、国际化的眼光制定发展战略,积累应对国际贸易战的经验。这样,我们的出口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即使有风险,也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利用现有世贸组织体系内的保护措施,及时采取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幼稚产业保护和特别保护条款在内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迫切需要深入了解WTO规则、WTO争端解决机制和各种国际条约,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工具。另外,WTO不是联合国,中文不是工作语言。因此,我们需要大量能够用英语等语言参与国际诉讼的知识渊博的人,需要建设一支能够并善于处理各种涉外经贸合同、海事、仲裁、司法协助、知识产权等纠纷的队伍。此外,中国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修改。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即将结束,我们的任务非常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