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品牌怎么样?
从6月中旬开始,6月17、24日到7月1、8、15日,众泰会每隔一周发布一次这样的预警公告。随着k线的跌宕起伏,论坛和gub上充斥着各种论调、期待、绝望和奇思妙想——“妖股”不算,妖风却在吹。
如果说6月26日长城汽车新基地落户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是一个隐藏的线索,毕竟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汉腾汽车二期工厂的接管(不参与重组),那么6月30日众泰发布的《公司关于法院对全资一级子公司破产清算的公告》就是一个明确的“利空消息”,永康众泰破产清算意味着众泰没有翻身的机会。
只是gub还在叫嚣“杜基收购”、“特斯拉接手”、“打击做空者”。那些逃出来的人,虽然逃出来了,却闭口不言。
山寨,自私,内斗是恶之花,给汽车行业留下了黑暗的模式。
“不要等特斯拉和杜基。”
对于即将破产的车企,国内往往有一种神奇的期待:新东家会接手,会重组,甚至会复活。力帆找到了枫叶,北汽印相重组为瑞翔。所以,在永康众泰即将破产清算的背景下,这种期待也被投射到了众泰身上。
“有人想接手吗?”
“传言是特斯拉。”
这一说法来自一位前众泰工程师,理由是“特斯拉产能不足,众泰基数过剩”,就像马斯克宣布“正在考虑收购一家燃油车公司”一样。众泰总部前员工“潜在投资人来自上海”的说法似乎是一种印证。
5、6月份,“口水杭州”论坛上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吉利和百度合资的杜基汽车收购众泰汽车。它的总部会建在滨江、世纪城还是大江东?据说下个月官方会宣布收购众泰。”
一时间,关于“众泰能否复兴”的争论在投资人和粉丝中掀起波澜。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这两家涉案公司,收购众泰的可能性不大。
特斯拉是个喜欢四处游荡的角色。国内项目落户上海之前,我们就和国内很多城市探讨过合作的可能性。但是“收购燃油车企业”这个词,国内外都不清楚。从戴姆勒和大众到马自达和比亚迪,它们都卷入了丑闻。至于“口水杭州”论坛里的说法,更是不实。既然杜集汽车落户上海,如何考虑把总部建在滨江、世纪城或者大江东?
现在众泰20109年亏损112亿,2020年亏损108亿,两年烧了230亿,净资产-44亿。对于特斯拉和杜基来说,燃油车的产能不能直接用,只能“土地和外壳能值点钱”。但是,在土地和资质都不稀缺的背景下,谁愿意接手44亿元的窟窿?
还原众泰之死和投机取巧的R & ampd和设计显然是一门宽泛的学问。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不亚于“山寨”的因素,进一步阻碍了“白衣骑士”拯救身患绝症的众泰。
相对于众所周知的“设计山寨”,乱七八糟的渠道是众泰背后很多人看不到、捅不到的刀子。一位2016代理众泰的经销商向媒体透露,“众泰自取灭亡,经销商陷入第二张网”。
据悉,众泰为二网网点提供超低代理价格,是因为有意与经销商直接抢二网网点。原众泰车型的客户属于价格敏感群体,导致原二网网点的上游经销商直接“断流”。对于众泰来说,虽然“卖”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价格控制二网,当大量原4S经销商相继倒闭,原二网网点转型为4S,但由于缺乏硬件、服务能力和OEM支持,车辆被压后只能低价出售。
为什么业界能看到众泰后期拼命强调自己的R&D和设计,品牌档次却一直上不去?并不是刘会军等工程师或设计师真的不努力,而是众泰本身在价格策略和渠道战术上始终没有走出“短视”和“难以逃脱”的怪圈。就像“争二网”的行为,众泰确实压得经销商集团喘不过气来,但是售后没有支持,市场价格混乱,后患无穷。
众泰在资金使用上的痼疾也意味着接盘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上所述,20112亿元亏损,2020年亏损18亿元,2020年末净资产-44亿元。钱都去哪了?
“几年前我上市的时候,如果我不拿钱投资中泰镇这个项目,现在就不会这样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数百亿巨亏)是钱去了中泰小镇项目。”原来众泰的故事和华晨的一样,都有黑色幽默。都转而投资房地产,结果都是巨款巨亏。
撕“两个众泰”
消费者对众泰的印象,大概就是最鲜明的标签了。从丰田大众奥迪2008、T600的仿制到格泰派,“胶带系”的称号早已响彻业界。
但是,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员工的大企业,其形象绝不会只有一面。
众泰基层员工和研发人员。和D部门打过交道的人,往往会给这群背负“山寨怪”的人一个颇为意外的评价——接地气,靠谱。
无论是早前的奇瑞A3掌门人刘会军,还是后来从BAIC一跃而起,上任90天的战略顾问铁牛,都对众泰的基层员工给予了高度评价。2019去众泰研究院调研,居然给R&了;d“可靠”的评价。
平心而论,众泰缺乏核心技术,品控存在短板是不争的事实。在消费升级的进化轨迹下,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然而,缺乏积极的平台、积极的激励和积极的设计意味着高层缺乏全面的控制。每张图纸的测绘,底层人员每颗螺栓的拧紧,都是另一回事。
众泰内部有人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众泰控股股东——英国人任剑家族,包括徐媚儿、金哲勇等铁牛/众泰高管,都属于家族范畴。“盈家没有好好考虑造车,只是为了利益”,该人士气愤地说。“如果事情做完了,员工拿到了工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问题是车造不好,工人生计没了。"
甚至员工中有一种说法,这几年要套现几百亿,去年欠的工资就不发了,就是为了让上市公司买他们的资产。
众泰的账面数字确实可疑。2020年一季度报告期末,众泰汽车流动资产12143万元,流动负债12175万元,短期借款48.9亿元,应付票据1432万元,应付账款37.84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仅为65438元。
但考虑到众泰2016-2012.33万元、113.6万元和8亿元分别扣非净利润,很难解释资金的突然短缺。难怪众泰员工和部分经销商坚称,盈家将资金转移到铁牛炒房,成为私有财产。
当2021发布2020年完整财报时,整个行业再次震惊——亏损108亿元,数百亿美元的巨亏,这在中国汽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到2020年底,众泰净资产-44亿元,资不抵债。
不出意外,众泰管理层很快澄清,现金流困难是因为融资环境恶化。然而,这些年积攒的真金白银去了哪里?更重要的是,2019年,在政府的主导下,众泰筹集了30亿元作为救命钱,优先用于支付拖欠供应商和员工的工资,基地开始恢复生产。
更难以解释的是,众泰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实际收效甚微——其实只有上一篇文章中的“众泰小镇”和盈家通过铁牛退出才是真正的答案。
2016,众泰策划R & amp;d楼一直无果,30亿救命钱据说是为了推动基地恢复生产,上新车。用内部员工的话说,“我们一直搪塞说我们的原型车下线了,其实什么都没有。”
作为众泰汽车的大股东,铁牛集团有限公司也处境不妙。根据企业搜索APP的数据,其自身风险为175,关联风险为1548。公司董事长任剑也因公司未履行法定义务,于2019至2020年三次被限制高消费。
供应商拖欠了备件的货款,然后开始切断供应。明知无法恢复生产,还是让经销商先赚钱。众泰被一堆经销商视为欺诈。
最致命的是,两个众泰的撕逼已经到了极致。2019众泰高管呼吁员工(主要是高收入管理层和中层)捐款拯救公司。结果,不仅没有人关心恢复生产和推新车,而且所有员工的工资一次又一次地被拖欠,这使得感到被欺骗的员工和经理们打出了要求任剑还钱的横幅。
当家族有清算倾向的时候,这些员工、供应商、经销商都害怕自己应该拿回来的钱变得更加遥远。
2019年,英任剑家族没有出现在全国和浙江富豪榜上,但他们并不是众泰这场闹剧的真正输家。那些评价比较靠谱的众泰员工是。
深色模板
中国的汽车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这一波,我们三年前期待的,刚刚实现。
谁会倒下?缺乏诚意和实力的弱势车企。众泰是最典型的“黑车型”之一:R & amp;d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盲目模仿;逐利的眼神,同室操戈;营销之剑倾斜,渔翁得利;整个体制未能树立正确健康的导向,在饮鸩止渴的道路上狂奔。
淘汰赛已经开始了。
回顾近年来自主车企全阵营的评价,“差异化”应该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自然,合资车企也在分化。例如,击败SAIC大众的一汽大众,以及退出的长安标致雪铁龙和长安铃木,都有同样的命运。
当预测需要量化数字支撑时,我们习惯用表格来猜测。汽车是制造业中追求规模的一个分支。就工业常识而言,如果不是“小众豪华品牌”的车企,年销量不能达到654.38+万辆以上,长期来看很难有生存保障;一般在今年上半年贡献了全年销售额的45%左右。考虑到疫情有一定影响,基本上今年上半年3.5万辆可以算是一个分水岭。
以2021上半年乘用车企业销量排名为分析对象,* * *统计了93家车企,刚刚迈入3.5万辆门槛的一汽奔腾排名第33位。那么剩下的60家车企中,除了小鹏,正在崛起的新能源车企Ideality(小鹏的另一部分销量计入贴牌海马)和销售高端MPV的福建奔驰,还有50多家车企未能跨过那条警戒线。
2021上半年销量排名,因为知识产权没有给出完整的榜单。
或许是“众泰魔咒”的巧合。从71号开始,汉腾半年销量跌破1000辆。以众泰、华泰为首的14车企销量完全为零。更不用说李书福和肖勇预言的“最终只会有5-10家车企”了。毫不夸张地说,至少有一半的车企处于悬崖边缘。
在工信部注册的汽车生产企业中,2015年的编号为171。虽然统计方法与乘用车联合会不同,但双环、美亚、黄海等名字的淡出,也意味着新生力量完成参榜后,乘用车名字总数开始萎缩。华泰、猎豹、众泰等。已经上了死亡名单,力帆已经被吉利枫叶重组,名存实亡。2018-2021,大量新能源车企出现,阻止了乘用车榜单大幅减少。但一旦这些车企开始走双环乃至众泰的老路,“方舟席位”总数就不会太多了。
无论是困境企业引入白衣骑士、金主,还是新能源车企的又一次野蛮生长,都无法阻止“众泰的黄昏”一次次上演。最终,夜幕降临在这个曾经美丽、狡猾、灵活的企业身上。
众泰相继死亡的时候,其实整个行业都被清理了。只有进化的痛苦落在个人身上,中国汽车的格局如何将血腥成本降到最低?经过这一波燃油车企的倒闭潮,恐怕该轮到新能源车企好好思考了。
百万购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