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小区在哪里?
新华社区成立于2004年7月,面积0.7平方公里。居住小区4个,共2697户,常住人口1,01,流动人口331,下辖单位26个,其中机关8个,学校4个,医院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15个,个体经营网点56个,志愿者1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10人,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人,社区党组织书记王俊杰,男,46岁,本科学历。参加县级集中培训2次;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养老保险统一办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2名代表和2名代表。党员队伍建设:党员68人,其中党员妇女19人,党员离退休妇女3人,生活困难党员妇女11人,大专以上学历65438人,高中毕业妇女9人,其他42人。1960(含)之前出生的有32人,11出生在1960和1970(含)之间的有1970和1980(含)。
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平均每年拨款3000元。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面积220平方米;来源和产权是租赁;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建立了工作党员向所在社区汇报、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有65,438+030人参与党员活动。
新华社区党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文明社区创建和推进为重点,全面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和全过程服务代理人建设。一是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种形式的党员服务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岗位的文明创建活动,服务人民生活。二是根据社区党员的特点和群众的需求,建立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党员互助奉献服务队、党员专业服务队等组织。三是党员专用“雷”,党员在社区保持先锋岗,设立“说实话”意见箱和便民信箱。同时,注重发展党员,不断为党的事业注入新的血液。社区党支部加强对优秀青年的培养,认真组织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参加上级党组织举办的培训和社区党支部的一些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一些党的情况,了解一些党的基本知识。严格发展党员坚决实施发展党员规范操作。
社区成立以来,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五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清思路,扎实工作,谋求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社区位于县城中心的闹市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八分之一。社区因地制宜,根据环境定位大力发展当地区域经济。建材、面粉加工、货物运输、餐饮服务行业将聚集,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90%以上。仅货物运输就可实现年收入约16万元,餐饮服务行业近100家,年收入近200万元。三大建材市场占地100多亩,年收入近2000万元,从业人员300多人。该地区的供电、学校、排灌、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到2004年底,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
新华社区附近有魏也畴烈士陵园、银杏树、妃子街遗址、刘邓会师纪念碑、关集集清真寺等旅游景点。还有一些特色菜如老吉姜、应县板鸡、鸡丝烩面、临泉刷、谭鹏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