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经济意义

文化遗产的效益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统一;二是表面效益和潜在效益的统一;三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第四,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五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实践证明,世界遗产地能够带来综合效益,发挥许多积极有益的作用。具体来说,它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文物保护的促进作用。

文物保护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载体,而申报世界遗产恰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起到了《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用。涪陵和赵陵都有80年的公园历史。申遗成功后,两陵的保护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两陵管理部门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科普画廊、组织志愿者保护两陵等方式,提高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如果说文化遗产在申遗成功前在中国引起关注,申遗成功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管。得到了更大规模的推广和更高层次的保护和监管。实践证明,“申遗”的过程就是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文物保护法》的过程,使法律走进了千家万户,增加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二是文化旅游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从“申遗”前后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地的游客数量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申遗”成功后旅游业正在迅速升温。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辽宁省的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清永陵、福陵、赵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让曾经只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遗产闻名于世。有了世界遗产的标签,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烙上一个文化旅游的烙印,展现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桓仁五女山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很快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世界遗产旅游热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桓仁县首次接待国内外游客1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5.4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8.3倍。仅旅游收入就已占地区总产值的15%,成为全省旅游大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和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仅要欣赏自然景观,还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通过世界遗产,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树立了城市的形象。申遗成功后,辽宁省把旅游项目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抓手,组织了一系列世界遗产之旅。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辽宁中部城市群“金三角”旅游理念推向更高层次。沈阳市政府推出了连接沈阳和抚顺的“寻根之旅”,两地旅游对接已成大势所趋。同时,作为清东陵和清西陵的“祖根”,关外三陵也将与它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整个清东陵文化产业带即将成型。

三是区域经济的提升。

世界遗产地更加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扩大文化旅游,带来其他消费。沈阳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继“一宫两陵”、“申遗”成功后,又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桓仁县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长期发展战略。他们把文化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统一考虑中,在“文化经济”的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梳理中国的文化资源,做到一个好的思路。第二步,聘请专家和顾问,对旅游等各种文化产业进行大规模的论证,编制具有支柱产业规模的发展规划。第三步,寻求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相似性和组合性,使之融合,努力找到一条“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的发展道路。他们把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作为“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桓仁还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产业和产权多元化的“四大基地”,分别是以手工艺品、橘梗制品、刺绣为主的都市手工艺基地。以草编、铁艺、木雕为主的乡镇加工基地;重点村加工基地和红石烟台基地,以版画、根雕、木刻为主。随着五女山山城享誉海内外,桓仁县的对外开放也被推向了一个高峰。近两年来,引进国内外资金大幅增加。五女山山城以其独特的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桓仁县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

第四,协调发展的社会凝聚力。

世界遗产对社会进步起着辐射、影响和渗透的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看似看不见,摸不着。事实上,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中,属于什么民族,都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申报世界遗产对保护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间接的影响,对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人们了解和热爱世界遗产,并自觉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整个社会将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深厚的历史文化很有吸引力,很有启发性。先进文化教育人,影响人。良好的社会环境陶冶人,改造人。2004年沈阳“一宫两陵”申遗成功后,既总结了工作,又弘扬了“申遗”精神,成为辽宁振兴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申遗”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世界遗产守护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研究,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世界遗产已经成为团结团队、力量和人的无形财富。

了解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效益,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增强保护意识。保护世界遗产是一个大概念,保护、管理、宣传、展示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关系到文物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还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推广,关系到文物保护的方向、形象和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遗产地应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示范、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申报与管理的关系,防止重申报轻管理。二是处理好局部保护和整体保护的关系,防止重核心区轻缓冲区,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处理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防止重利用轻保护。四是妥善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防止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第五,要处理好眼前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防止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