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县经济
1988辽阳县粮食和大豆播种面积98万亩,总产量299393吨;商品粮达到98110吨,占总产量的32.77%。全县农业总产值22065万元,其中* * *,种植业11624万元;林业639万元;畜牧业3780万元;副业5562万元;渔业460万元。
2010年,辽阳县粮食产量达到42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39.8亿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7%。农业增加值达到6543.8±0.98亿元,是2005年的654.38±0.7倍,年均增长654.38±0.6%。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扩大到9.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40万吨。获得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分别为91、5和1。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工造林654.38+0.8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2.4万亩,退耕还林654.38+0.7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47.6%。共建成养殖小区200个,辽阳县生猪70万头,羊30万只,家禽3000万只,肉类总产量7.7万吨,鸡蛋61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8%。渔业生产形势良好,成为全省五个先进县之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到90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连续五年荣获“大禹杯”。新建大型沼气池2座,中型沼气池11座,农村户用沼气池4100座。引进推广新型农业机械3900台套,推广农业新技术12项,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3%。阳光工程培训农民2.6万人,设施农业6500人,农业科技示范户2000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辽阳县的工业除了一些采矿业外,主要是加工业和建筑业。截止1988年末,辽阳县共有工业企业3552家。主要工业有采矿、建材、机械加工和轻工业等。主要产品有原煤、铁矿石、硫铁矿、水泥、锯材、罐头食品、啤酒、布、麻袋、皮鞋、服装、家具、油漆、砖瓦、农用泵等30多种。
到2010年,辽阳县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60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0%。工业增加值达到6543.8+038亿元,是“十五”末的3.7倍,年均增长29.9%。装备制造业继续增长。辽宁新丰企业集团新增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内燃高压轨系统于2010建成投产,辽宁三三机床有限公司4台国家首台(套)超大型数控机床样机通过测试。辽宁姬伯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世界首台50万伏高压干式电流互感器已并网运行,2010年实现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电子材料产业稳步增长,2010年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线、缆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0亿元。升级后,钢铁及钢制品加工业近100家,2010年工业总产值350亿元。2010规模企业达到355家,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提前并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任务。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申报国家、省、市名牌2个、4个、15个。建国初期,辽阳县在66个村成立了集体所有制供销合作社。1953年粮食贸易统购统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1988辽阳县有3331个商业网点。200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241.8万元。全县有集市31个,畜牧交易市场7个。刘二报、小北河、沙岭、隆昌、贺兰等乡镇的集贸市场成为农村物资交流的重要集散地。1988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2839万元。外贸出口商品16种,采购总额1224.4万元,出口销售收入937.75万元。
2010年,辽阳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4.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郑德商城、和尊商厦、富民市场等商业设施进一步完善,传统服务业继续提升。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连锁店、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申报国家3A景区1个。房地产开发面积5年达到260万平方米,约4万居民高兴地搬进了新居。“十一五”期间,6家货运公司和4家出租车公司货运周转量合计5万吨,运送旅客19万人次。商品流通行业服务人员5.5万人,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