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行的“两洋战略”是什么?
首先抱团取暖。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紧缩和去杠杆化仍在继续,美国的“财政悬崖”和欧债危机远未解决。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美国经济将小幅增长1.9%,欧元区经济将收缩0.1%。美国和欧洲都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科学技术没有新的重大突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目前唯一现实的办法是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消除或降低关税壁垒、加强法规和标准的统一、消除或降低边境后方的非关税壁垒来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打第一招。尽管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放缓,但它们仍然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引擎。相关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50%,贸易额占40%。去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接近或超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美国。新兴经济体贸易总额超过发达国家只是时间问题。美国和西方国家都有一种紧迫感,试图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打一场“阻击战”,提前制定“下一代”贸易规则,从而掌握世界贸易规则的主导权,为本国商品打开更多市场创造条件。美国“两洋战略”的目的就是服务于这一战略理念。
最后,增加美国的回旋余地。TTIP和TPP都面临巨大挑战,完成谈判并不容易。但TPP成员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TTIP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并且是发达的西方国家。两者相比,TPP达成协议的难度更大,也更复杂,所以结束谈判的“期限”一再被突破,谈判的进度也没有得到“扩容”的补充。通过启动TTIP,美国认识到TTIP和TPP应该一起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只手不足以补充另一只手,从而扩大战略回旋的空间。
毫无疑问,TTIP和美国主导的TPP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对此应该有信心:第一,TTIP和TTP需要时间来实现,它不会一蹴而就;第二,即使两者都谈妥了,也没什么好紧张的。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的参与和发言权不断增加。美国说了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改革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美国不能避开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第三,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前提下,一定会像加入世贸组织时那样,化挑战为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