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为什么重要?
世界遗产是怎么出来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从1979开始实施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根据世界遗产中心提供的资料,截至2003年,全球已有17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公约》,754处世界遗产被* * *,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处。中国自1985加入公约以来,已有29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如果一个国家想将其自然或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必须是世界遗产公约组织的成员。所以,申请国家首先需要签署《世界遗产公约》,成为其中的一员。然后要列出全国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项目,筛选后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作为暂定名单。当一个缔约国决定提名一个地方为世界遗产时,它必须填写一份特殊的提名表格。特别是,各国必须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说明为什么某项遗产因其独特的重要性而被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必须说明该遗址目前的保护和管理状况。申报遗产没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各国都可以自由申报。据悉,遗产中心每年都会收到几十到几十个申报项目。世界遗产中心有80多名国际职员,他们都是自然和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遗产中心在接到成员国的申报请求后,往往会派专家到现场,帮助当地准备和建立完整的申报资料,包括必要的、标准化的地图和文字资料。在确认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后,中心将移交给相关评估机构。世界遗产中心有三个技术咨询部门,包括两个非政府组织,即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COMO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他们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了考察,并提交了评估报告。第三个机构是政府间机构——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负责向委员会提供文化遗产维护方面的建议,以及培训和项目咨询服务。正式评定时,评定委员会还将派出工作组进行最终评定。据了解,中国平遥古城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了几个古建筑和文物方面的专家来逐点看,非常细致。一位来自日本的专家在观看了振国寺的斗拱后,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45分钟。申报项目最终将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批准。世界遗产委员会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有265,438+0个成员,由每两年举行一次的成员国大会选举产生。该委员会负责批准新的遗产申报项目,并监督和检查已列入清单的遗产项目的维护。世界遗产大会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定期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但成员国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提交申请材料。2月1之前提交的可以当年受理,之后提交的次年受理。好处:一、文物保护的宣传推广功能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载体,申报世界遗产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起到了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用。涪陵和赵陵都有80年的公园历史。申遗成功后,两陵的保护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两陵管理部门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科普画廊、组织志愿者保护两陵等方式,提高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如果说文化遗产在申遗成功前在中国引起关注,申遗成功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管。得到了更大规模的推广和更高层次的保护和监管。实践证明,“申遗”的过程就是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文物保护法》的过程,使法律走进了千家万户,增加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第二,文化旅游的促进和拉动作用。从我国部分世界遗产申遗前后的游客数量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申遗成功后旅游业迅速升温。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辽宁省的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清永陵、福陵、赵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让曾经只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遗产闻名于世。有了世界遗产的标签,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烙上一个文化旅游的烙印,展现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桓仁五女山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很快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世界遗产旅游热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桓仁县首次接待国内外游客1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5.4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8.3倍。仅旅游收入就已占地区总产值的15%,成为全省旅游大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和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仅要欣赏自然景观,还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通过世界遗产,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树立了城市的形象。申遗成功后,辽宁省把旅游项目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抓手,组织了一系列世界遗产之旅。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辽宁中部城市群“金三角”旅游理念推向更高层次。沈阳市政府推出了连接沈阳和抚顺的“寻根之旅”,两地旅游对接已成大势所趋。同时,作为清东陵和清西陵的“祖根”,关外三陵也将与它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整个清东陵文化产业带即将成型。第三,区域经济的提升促进了世界遗产地更加开放和自由化,吸引了外商,扩大了文化旅游,同时带来了其他消费。沈阳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继“一宫两陵”、“申遗”成功后,又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桓仁县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长期发展战略。他们把文化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统一考虑中,在“文化经济”的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梳理中国的文化资源,做到一个好的思路。第二步,聘请专家和顾问,对旅游等各种文化产业进行大规模的论证,编制具有支柱产业规模的发展规划。第三步,寻求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相似性和组合性,使之融合,努力找到一条“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的发展道路。他们把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作为“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桓仁还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产业和产权多元化的“四大基地”,分别是以手工艺品、橘梗制品、刺绣为主的都市手工艺基地。以草编、铁艺、木雕为主的乡镇加工基地;重点村加工基地和红石烟台基地,以版画、根雕、木刻为主。随着五女山山城享誉海内外,桓仁县的对外开放也被推向了一个高峰。近两年来,引进国内外资金大幅增加。五女山山城以其独特的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桓仁县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第四,协调发展的社会凝聚力。世界遗产对社会进步起着辐射、影响和渗透的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看似看不见,摸不着。事实上,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中,属于什么民族,都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申报世界遗产对保护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间接的影响,对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人们了解和热爱世界遗产,并自觉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整个社会将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深厚的历史文化很有吸引力,很有启发性。先进文化教育人,影响人。良好的社会环境陶冶人,改造人。2004年沈阳“一宫两陵”申遗成功后,既总结了工作,又弘扬了“申遗”精神,成为辽宁振兴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申遗”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世界遗产守护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研究,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世界遗产已经成为团结团队、力量和人的无形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