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精神病学应该看什么书?
1
司法精神病鉴定是医学鉴定吗?
医学鉴定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不同的。司法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主要由司法机关根据诉讼需要委托具有司法专长的机构进行。
鉴定主要侧重于明确个人的精神状态、相关法律行为能力和因果关系评价。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精神卫生法。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通过委托具有医学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的鉴定活动。医学鉴定主要用于确定个人是否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2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属于临床精神病学吗?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和临床精神病学是不同的。首先,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鉴定任务不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法律和司法,重点是通过科学论证个人的精神状态与法律行为能力的关系,得出个人是否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结论,而不仅仅是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这与临床精神病学以患者的诊疗方案为主要立足点不同。
这也说明,即使患者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也不代表患者不具备相应的法律行为能力。
其次,两者的认定条件不同。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面对需要治疗或帮助的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属于经验鉴定,主要依据调查材料、精神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给出鉴定结论。材料的来源很多,所以可能会有一些混杂的因素。
另外,在一些鉴定中,比如刑事司法鉴定,会有个别想通过夸大甚至伪装精神障碍来摆脱犯罪。
第三,时间范围不同。临床精神病学主要着眼于明确患者当前的精神或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诊疗活动。面对疑难病例,也允许医生临时使用过渡性诊疗方案。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明确的鉴定结论。鉴定结论不仅涉及个人目前的疾病状态,还包括对个人涉案时和过去精神状态的回顾性评估。
三
谁负责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主要由法医组成并完成鉴定任务。一般来说,鉴定小组由两名或两名以上鉴定人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鉴定人员应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称。重大复杂案件的鉴定,至少要有三名鉴定人,其中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四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我国目前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要委托事项有刑事责任能力、庭审、证言、服刑、性自卫、民事行为能力等法律能力的认定。有的机构还开展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工伤鉴定、医学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精神损伤鉴定、精神残疾鉴定。
五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法律能力评价是什么?
本文主要介绍最常见的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类型。
刑事责任能力主要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和无刑事责任能力三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民事行为能力的鉴定可分为一般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和特定民事行为能力鉴定。
一般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相应规定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第十一条规定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含义,即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三条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第十四条法定代理人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六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结论是什么?
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和《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鉴定文书的通知》的要求,鉴定结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医学诊断、案发时间和当时的精神状态;法律能力或因果关系评价意见,说明案件与个人精神状态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辨认或控制能力;以及必要的建议。
限于篇幅,先介绍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文末主要参考文献中的相关书籍。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展培。法医精神病学实践[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2.杨德森,刘,。湘雅精神病学[M]。科学出版社,2015。
3.卢琳。沈宇春精神病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郑展培,高贝玲。精神病司法鉴定与精神残疾鉴定争议案例评析[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5.、蔡。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途奇网络
编辑SMHC宣传科
原标题:《司法精神病鉴定带你初悟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