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生态大数据的新型存储模式

区块链,2019最美的词,闪耀在科技领域,闪耀在星光熠熠的实体产业。

1024在2019的发言,让区块链这个词焕然一新。在过去,它总是与传销和欺诈联系在一起,“区块链”这个词总是蒙上一层灰色。但现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紧密相连,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技术。这个词立刻闪耀着热情的红色和商业的绿色。

“工业区块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热词。核心是区块链必须和实体产业融合,让区块链科技找到更多的商业场景才是正道。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数据库,是一种分布式存储方式。作为一名区块链从业者,今天我就来说说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与生态大数据结合后碰撞出的火花。

现在的存储大部分是集中式存储,存储在传统的集中式服务器中。如果服务器宕机或出现故障,或者服务器停止运行,将会丢失大量数据。

比如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图片,在Tik Tok上传的视频,都是集中存储的。很多朋友会在网上存东西,但是有一天打开,网页会呈现404,说明存的东西不见了。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由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区块链上的数字记录不能被篡改或伪造。智能合约让所有人更高效地协同工作,从而建立可信的数字经济秩序,提高数据流效率,打破数据孤岛,创造新的存储模式。

生态大数据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每天的天气预报,我们吃的农产品的溯源数据等等。,都是生态大数据的一部分。要说这个组合,我们先来看看生态大数据存储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目前,生态大数据在存储方面有以下特点:

从数据规模来看,生态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已经从TB级跃升到PB级。

随着各种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雷达和视频传感的发展,数据不仅来自传统的人工监测数据,还包括航空、航天和地面数据,共同产生了海量的生态环境数据。在最近的10年里,生态数据一直以每年数百TB的速度递增。

生态环境大数据需要动态新数据和历史数据相结合,实时连续观测尤为重要。只有对这些动态的新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并与现有的历史数据相结合,才能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决策。

比如现在的城市建设,倡导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模型建设,需要调用大量的生态大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和制定。然而,目前许多历史数据因为存储不当而消失,造成数据价值的损失。

既然生态大数据有这些特征,那么它有什么存储要求呢?

目前,生态大数据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强大安全的存储对生态大数据来说势在必行。

大数据的安全主要包括大数据本身的安全和大数据技术的安全。比如在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中,由于黑客外网攻击和人为操作不当导致数据信息泄露。外部攻击包括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数据传输攻击、数据内容攻击、数据管理和网络物理攻击。

例如,野外生态环境监测的大量数据需要网络传输,增加了网络攻击的风险。如果涉及到一些军事生态环境数据,如果黑客得到这些数据,可能会推断出我军的一些信息,或者得到敏感的生态环境数据,后果不堪设想。

生态大数据的商业应用需要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来源的数据。只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互联、碰撞、共享,才能释放生态环境大数据的价值。

以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很多城市正在全方位、多维度地建立知识产权、种质资源、农资、农产品、病虫害等农业信息大数据中心,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程信息服务。这样的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各部门对生态大数据的享受。

然而,生态大数据的享受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包括气象、水利、生态、国土、农林、交通、社会经济等部门的大数据,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源数据。虽然目前这些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平台,但是这些平台之间并没有相互连接,只是一个个孤立的数据孤岛。

其次,由于相关部门无法追踪数据的运行轨迹,担心数据的归属问题,无法享受数据。因此,要挖掘生态大数据背后隐藏的潜在价值,实现数据安全共享是关键,也是生态大数据产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大数据来之不易,是科研院所、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源的集体智慧。

其中,很多生态大数据都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目前的集中存储无法保证知识产权的保护,无法追溯数据的使用情况,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侵犯和隐私数据的泄露。

这些都是生态大数据的存储需求。在工业区块链快速发展的今天,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可以为生态大数据存储提供一种新的存储方式。这个核心前提是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防篡改和数据跟踪特性。

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专门存储生态大数据,可以设置节点管理、存储管理、用户管理、许可证管理、业务渠道管理等等。实现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高可用性和动态扩展的区块链网络底层服务。在这个平台的应用层,你可以构建一个API接口,使整个平台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具有以下特点:

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可以实现生态大数据真正的安全存储。

首先,数据永远不会丢失。这对生态大数据的历史数据特别友好,方便新旧数据的调用和对比。

其次,数据不容易被泄露或攻击。由于数据是分布式存储,如果受到攻击,只能获取部分节点存储的数据碎片,无法完整获取完整的数据信息或数据段。

区块链可以实现生态数据的存储,即权利的确认,从而避免侵犯知识产权,实现安全享用。毕竟生态大数据的获取需要生态工作者常年驻扎野外提取数据。

生态大数据来之不易,是众多生态工作者的心血和结晶。需要对其进行产权保护,使数据能够体现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保护生态工作者的工作动力,使他们能够深入一线,采集更多高质量的大数据。

同时,利用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还可以打破气象、林业、湿地等部门的数据壁垒,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机制,让数据流更有价值。

目前,一些生态工作者会为了个人利益篡改生态数据。如果你使用区块链技术,就没那么容易了。

使用加密技术,存储的数据在分布式存储平台上被加密。如果生态大数据发生变化,平台可以记录其不同版本,便于事后追溯和验证。

这种保护机制主要利用数据的不可篡改性,满足使用生态大数据的各种业务流程的数据安全需求。

区块链可以对数据进行安全监控,记录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操作日志,并在系统上加密存储,提供日志预警功能,并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显示异常情况,便于发现非法操作,及时提供证据。

以上是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在生态大数据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未来肯定会有很多生态大数据存储的平台。

生态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生态大数据的相关存储和管理平台,可以保障生态大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有效享用,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工业区块链发展。

作者:Justina,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苗毅华盛,从事区块链运营,擅长内容运营和海外媒体运营。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