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和国经济的特点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增长10.7%。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内需动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增长23.6%;其中民间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4.3%,所占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

(二)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三)财政金融稳健运行。2012全年公***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财政支出108930亿元,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6%。

(四)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夏粮、早稻、秋粮季季丰收,分别比2011年增产2.5%、4.5%和5.1%;2012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成为新的国际标准。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制药和育种、国家基因库等重大工程实现阶段性突破。

(六)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颁布实施。支持重点节能项目924个,建成后可形成2200多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推广高效节能空调1600多万台、电机500多万千瓦、节能灯1.6亿只。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415个,建成后可形成年节水9.2亿吨、废物循环利用量7240万吨的能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1万吨。

(七)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西部大开发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较好落实,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