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有多少本书?

大学专业: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淮安。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江苏省属高等学校。淮阴师范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朴实、追求崇高”的精神和“尊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省属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省属高校教学成才先进单位、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示范基地等近30项国家级、省级奖项。目前,学校拥有长江路和交通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面积63万平方米。二级学院17所,专业涵盖理、工、经、法、教、文、史、管、艺术等九个学科,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万余人,联合研究生近100人。200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4作为全省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2021年批准2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我国第一个师范专业认证试点,迈出了我国师范专业质量保障的第一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一流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特色专业7个,省级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高校重点特色专业(班)9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一流本科3门,省级一流本科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优质资源* * *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网络公开课36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教育项目68个,省级以上教改项目60个,省级高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7个;省级精品教材、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教材、省级优秀培训教材61。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基础教育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被誉为“苏北教师的摇篮”。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保持稳定,就业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淮阴师范学院校园风光淮阴师范学院,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辈出。古籍整理专家周本春、宋代文献研究专家、楚辞研究专家、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鲁迅研究专家闵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现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专任及高级职称教师近200人,博士学历教师52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超过90%。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名师2人,入选省“333工程”、“蓝色工程”、“双创博士”、“紫金文化人才”100余人,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哲学学会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以上团队19人。4名省优秀青年;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超过100人。学校拥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21科研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化学、生态学、数学、教育学等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院士工作站1个。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110余项,省部级项目31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0余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百强期刊”。我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美国、法国、芬兰、意大利及中国台湾省等15个国家(地区)的6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分别与北阿拉巴马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项目,并与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联合开展了小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效显著。与Yuwesquelai应用科技大学、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山梨何英大学、中国台湾省东吴大学、益寿大学、玄奘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20多项师生双向交流项目。特色项目“两岸大学生运河文化体验营”逐渐形成品牌。2020年和2021年先后入选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和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近年来,我校出国学习交流学生1000余人次,接待长期和短期出国学习交流学生600余人次。学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智力支持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学校建立了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文化创业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淮安分院、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淮安乡村振兴学院、淮安电子商务学院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多项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和地方采纳。近五年承担省级“产学研”项目140余项,横向和“四技”服务项目2200余项。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我校服务地方取得的显著成绩。在新的发展时期,淮阴师范学院将继续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执着的发展决心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向着建设国内知名、区域领先的师范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其他信息:

淮南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创建于1958,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学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研究生培养省级项目建设单位。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地区、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省级示范实践实训中心、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优质资源* * *共享课程、1个优质视频。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设立省级教研项目60项。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化学”和“应用经济学”是硕士点建设的授权学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23篇,出版专著52余部。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1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3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400余项,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各类专利45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