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有风险!但是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
任曾对员工说:“华为选择了通信行业,就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在电子信息行业,没有第三条路,要么成为领导者,要么被淘汰。我们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就要掌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慢慢壮大自己。”
现在全球化进程中有一个趋势: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迅速改变整个国家的社会财富积累模式;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力量,才能迅速改变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地位。一个依赖和模仿别人技术的民族,永远不会被世界认可。
任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自华为成立以来,任一直重视创新。在他看来,机遇、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在这四种牵引中,人才掌握的知识处于核心地位,而资本被搁置在牵引之外,这是与传统理论完全相反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华为确立了“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优于财务价值增值”的发展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知识创造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华为当初投入的几万元只是为了工商注册的需要,也只是象征性的。今天的华为绝对不是靠这些资金积累起来的。华为在知识和管理方面的无形投资,使华为形成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从而走上了成长之路。
(2)华为坚持每年按照销售收入的10%来分配研究经费,也就是说华为每年至少有50%的利润用于研究。这种投资模式的实质是将金融增值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然后以人力资本的增值促进金融资本的增值。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动,形成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本的良性循环。
有资料显示,华为公司一共有8万多名员工。在这些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46%,营销和服务人员占33%,管理和其他人员占9%,其余12%为生产人员。20年来,华为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比例,人力资源配置呈现出“高R&D与市场”的“微笑曲线”。
如今,华为已经发展成为销售额过千亿的大公司,正在稳步向创新型公司迈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就像在地狱的入口处,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创新虽难,却是生存之道,成功之道。
也许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创新是低成本战略的最大威胁,但他们不知道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续创新。一项技术创新会大大降低产品成本,生产组织效率的变化也会带来成本的变化。当时,福特汽车公司通过传送带实现了汽车的流水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了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梦想。
我们以海尔集团为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用户可能需要一台独特的洗衣机,洗好的衣服可以马上穿上。针对这一需求,海尔集团有了“衣干即停”洗衣机的研发计划。这样的洗衣机实际上是集干衣机和洗衣机的功能于一身。但由于不同地区湿度不同,洗衣机停止烘干又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把所有洗衣机的烘干程度都设计成一样的,那肯定满足不了不同地区人的需求。
因此,海尔工程师在机筒上增加了一个湿度传感器。当传感器达到一定规模时,洗衣机会自动停止运行,既保护了衣物不会过度磨损,又省电。这种传感器已经在市场上广泛使用,不是海尔自己研发的,所以用起来比较便宜。海尔只是将市场固有的技术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从而创新出一种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创新并没有大幅提高海尔产品的成本,但正是这种创新保证了海尔“衣干即停”洗衣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让顾客买了之后觉得“物有所值”。自然,海尔的销量和利润也一路飙升。
有创新就有风险,但绝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如果你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停留在二三流水平,你就无法和大公司竞争,无法获得生存的权利。你会因为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而损失更多的利润,连现有的利润都保护不了。《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叫“流水不腐,毂不咬,动也”,意思是说流水和毂之所以能常新,是因为它们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抵抗着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侵蚀。同样,企业只有在不断的运动和创新中,才能保持活力,避免衰落。“不创新就死”这句话绝对不只是创业者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