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包括哪些法律?
(一)、国内立法的来源
1.知识产权法,如版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
2.知识产权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知识产权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等知识产权行政法规。
5.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制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国际条约
中国在制定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入了十多项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主要包括:TRIPS协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议、专利合作条约等。其中,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覆盖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约束性强的国际公约,对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修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通常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智力成果授予创作者的专有权或独占权。中国的知识产权法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其客体是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没有形式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智力劳动创造的劳动成果。它和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受国家法律保护,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一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
⑵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
⑶知识产权具有时效性的特点。
⑷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
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都需要法律程序。比如商标权的取得需要注册。
第四,知识产权法的概念。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非常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规范,也有程序规范。但是,就法律部门的归属而言,知识产权法仍然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中公法和程序法的规范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私权服务的,并不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