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产生的内容。

以文心一言和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工具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给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带来巨大变革。百度知道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新技术,努力营造健康有温度的问答生态。

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的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了一些缺点:

部分用户过度使用人工智能答题,导致内容质量低下,复制处理网络信息;

少部分用户直接使用AI自动答题,扰乱了公平原则,从活动中不当得利;

其他用户没有识别AI生成的内容,发布了违法信息和虚假信息。

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用户体验和平台生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百度知道用户使用人工智能生成问答内容的理念和原则:行为必须适度,包容但不放纵:

(1)百度知道新技术的发展要给网络生活带来便利,丰富大众精神世界;

(2)百度知道倡导新技术对创作起辅助作用,但抄袭不应该代替思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3)新技术应该是提高创作效率的引擎,但不应该是滋生低质量内容的温床;

(4)百度知道倡导优质内容的输出和分享,对违法内容和虚假内容零容忍。

鉴于人工智能新趋势下的平台内容治理原则,并参照《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融合管理规定》,我们倡导百度知道的用户、创作者和合作伙伴遵循以下规范:

(1)问答发布者应当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进行标记或者说明,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以帮助其他用户识别和判断;

(2)无论是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不得主观恶意复制、拷贝、携带或发布低质量内容;

(3)发布内容不得侵犯他人肖像权、知识产权、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无论是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4)无论是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平台规范、公序良俗的内容;

(五)不得利用人工智能发布虚假信息和电信网络诈骗,包括但不限于语音合成、模仿、人脸生成、人脸替换等技术手段;

(6)不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抢题、刷答案,违反平台公平原则,违规获取经济利益。

对于滥用和非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百度知道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删除或封禁:

(1)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恶意复制、携带他人内容;

(2)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不当得利、刷题、抢题违反公平原则;

(三)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发布低质量、错误信息和科学内容的;

(四)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平台规范、公序良俗的内容;

(五)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发布虚假信息和电信网络诈骗。

常见问题1。人工智能(AI)产生什么?

指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视频、图像、文本等内容。

2.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答题是否违反平台规范?

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的行为本身并不违反平台规范,但利用其发布违法、虚假、侵权、抄袭等内容将受到平台的处罚。

3.因非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而被封的账号能否解封?

被封账号和被删除内容可以启动平台申诉流程,工作人员审核后给出最终处理意见。审核时间为1-2个工作日。

百度知道提供优质问答内容的初心。截至目前,已精准定位并封禁了一批非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答题的账号,打击滥用人工智能生成问答超过1万条。未来,我们将继续保障用户体验,维护公平、专业、真实、个性化的平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