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博弈论论文!!!围绕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文字不少于2000字。谢谢大家!!!!!!!!!!

已上传两个参考示例和另一个示例:

中国电视剧的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

冯?激烈的

来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第4期,2012。

摘要:中国电视剧在21世纪新十年蓬勃发展,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越来越受关注。但两者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了,这是中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整体考虑。可以从正确认识制播体制改革、充分重视剧本题材创意、合理选择投融资策略、妥善应对政府新规出台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的关系。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改进运作模式、加大资金投入,还需要增强创作关怀、深化文化内涵。中国电视剧若能实现从资本逻辑导向向文化逻辑导向的战略转型,不仅意味着践行“以文表道,以文化人”的艺术使命,更意味着推动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之间的产业升级。

接近?钥匙?词: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文化导向/艺术使命

作者简介:冯伟,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中国电视剧在21世纪新十年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如影随形的危机和责难。如果只是被大力推动电视剧产业的野心所鼓舞,显然远远不能解决各个层面的实际问题。业界、学术界和相关决策层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进行深入探索。其中,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得到了清晰的解读,在政策、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进展,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束之高阁,这是我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亟待系统深入的研究。两者之间不是一种关系,而是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必须整体考虑。

2003年至今,中国电视剧年发行量超过654.38+0,000集,共489集654.38+0,003,865.438+0。国家广电总局也于次年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发放年度全国电视剧许可证的通知》(见表1,相关统计数据根据广电总局官网数字重新计算)。值得注意的是,现实题材占比一直占据首位,但口碑效应却长期没有明显超越历史题材(包括重大题材)。这恐怕不是从行业角度的单向思考,或者说借用过去的创作态度一句话就能概括的问题。即使在电视剧形势大好的时候,政策驱动的调整,成本驱动的失控,创意驱动的疲软,观众驱动的良莠不齐,依然前途堪忧。一方面,电视剧产量猛增,每年约有50%不准上映,没有机会与观众见面;一方面,电视剧供给不足,能买能播的佳作很少,破坏了产业结构,导致产业生态失衡。更重要的是,这种产业生态的失衡,其纠结主要可以归结为电视剧的文化生态问题,即文化生态的失衡,如娱乐化、内容雷同、经典解构、文化缺失等等。同时,新世纪以来,电视剧受到了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巨大变革和创新以及海量互动新媒体内容的兴起,逐渐侵蚀了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环境。如何艺术地建构文化承载的现代形态,是电视剧创作需要认真审视的关键。加强优秀电视剧的比例,已经成为改善中国电视剧整体文化生态,进一步平衡产业生态的必然举措。

如果政策驱动者在变革中走向完善,成本驱动者在监管中走向稳健,创作驱动者在创新中走向多元,观众驱动者在细分中走向清晰,这将极大地有利于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构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良性循环。到目前为止,就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的博弈而言,以下四个趋势尤为重要,也是业界和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

一个?从制播一体化、制播分离到制播一体化

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和播出构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由于中国电视剧行业仍以自产自销的传统发行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电视剧发行公司往往从属于制作公司,也就是影视企业,制作、发行、播出构成了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同时,原有的制播一体化体制使得电视剧的制作、发行、播出无法发挥制衡功能。新媒体渠道、视听渠道等发行渠道无法有效拓展。换句话说,政策体系不顺畅导致的价值链边界不清晰,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电视剧的发展。因此,制播分离的决定对理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个决定可以把“单一行动者”变成“产业行动者群体”,一个长期封闭的价值圈可以构建一个离散的、相互关联的、不断扩展的价值链。

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首次发布指导性政策文件《关于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工作的意见》。就目前的操作来看,对于电视台来说,所谓的“分离”并不是带来制播的“拆分”,而应该理解为“拆分制”,即电视台的“一台两制”--“将部分内容制作资源从现有业务体系中分离出来进行公司化改造,以增强其市场活力,让无法进入市场的电视台有可能流通。”(1)这将有助于提高体制内广电机构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可能性,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避免产业链上下游恶性竞争。就民营电视制片商而言,中国电视剧的产业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然而,在新的价值链明确之后,价值链中的制片方、私人制片方以及电视转播方之间的适当联系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这两年制片方与播出方在新的层面上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电视剧行业以电视台为中心的投资、预购、定制、自制,逐渐成为再次寻求制播一体化的一种方式。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2006年电视剧制作的管理模式由策划转变为备案和宣传。这给了电视制作方最大的创作自由,当然也对制作方预测未来市场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以家庭伦理剧为例,作为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题材选择,无论电视剧市场如何变化,该类型剧从欲望(1990)开始就一直火热,但里面讲述的人生故事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97的牵手到2001的让爱做主和来来往往,再到2004年的中国式离婚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婚姻变得如履薄冰,无时无刻不让人恐慌。2009年的《蜗居》虽然不能归为一部家庭伦理剧,但它触动了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因为它把第三者和房子联系起来,为它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从2010到2011这两年,“幸福”的回归占据了主导地位,从金婚(2010)和金婚2010的幸福史诗到老板和金婚的幸福史诗。

在电视剧《从隐忍到宽容,从悲伤到积极快乐》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可以看到观众的强烈诉求改变了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走向。“只有改变单纯的制作人模式,将观众这一特殊元素融入到电视剧创作中,才能在观众的生存中激发电视剧艺术的生命魅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当一部又一部家庭伦理剧成为“话题剧”,其对观众日常生活的呼应和震撼,以及相应的在各种媒体渠道的热播和热议,促使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从失衡走向平衡。然而,最近热播的“后宫剧”却以另一种类型诠释了令人不安的家庭伦理关系,其对现实生活的隐喻更需要警惕。

两个?从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到编剧中心制

从导演中心制到制片人中心制的转变,充分代表了电视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定位。在这两个结构中,主题创意即剧本创作处于核心制作环节,但编剧作为一个群体却是价值链中最薄弱的一环。这显然背离了知识产权时代的大趋势。从2005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编剧公司成立到2010年中国第一家编剧经纪公司成立,虽然编剧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但种种迹象表明,编剧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有了自觉的发展。

电视剧题材创意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产业价值链的流水源头,更是文化价值链的智慧结晶。高质量的剧本可以很好地连接这两个价值链,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同时激活电视剧的经济和文化效率。无论是从电视剧制片方、播出方的战略角度,还是从电视剧艺术的健康发展角度,增强编剧的创造力都是提升一部电视剧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一项虽小但不断增长的、最终能改变电视剧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剧本创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编剧在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经济地位的合理保障,必然成为提升电视剧文化内涵的有利因素。

2008年2月24日,“中国电影编剧论坛”发表“2008编剧维权声明”和“2008电影编剧自律公约”,102人签名呼吁维护编剧合法权益。虽然这份声明未能就编剧和制片方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提出措施,但这份标准化的产业协议还是对业界、学界和相关决策层产生了一定的震动。这绝不是单兵作战能达到的效果。2011年4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作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首次有200多名成员。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电视编剧组织。即使以编剧为中心的体制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这些小小的努力和进步显然已经开始进一步优化电视剧产业的价值链。电视剧文化最终何去何从,仍受社会-时代宏观形势的制约,但创作主体的上述自律措施,可直接影响政策主体、产业主体、观众主体的相应调整。这些措施对于文化价值链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的互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个?关于投融资

目前我国电视剧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六大类,即自有资金、合作方投资、电视台预购、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政府赞助和奖励资金。其中,后三类的比重与日俱增,上市融资正在掀起热潮。中国电视剧产业正处于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时期。中国电视制作中心等58家国有电视制作机构完成转企改制,影视制作经营机构发展到近5000家。当前景变成“钱”景,华谊兄弟成为中国“第一电影”后,华策影视成为中国“第一电视剧”。根据万得信息提供的资料,GICS分类(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obal?行业?分类?标准)包括17家公司,申银国际分类(申银国际证券研究所)包括22家公司,中国证券分类(中国证监会)包括22家公司。除去重复的公司,其实有40家,从对其经营范围的描述来看,与电视剧制作播出直接相关的公司有10家。既有私企,也有国企(见表2)。

为保证经济效益而过度压低剧本和电视剧制作成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恶性循环。虽然上市的“钱”前景被看好,但确实有利于电视剧产业链的优化。但在电视剧制播成本整体上涨的今天,通过上市融资等渠道实施成本优先战略来改善电视剧产业生态,显然不是首选。电视制片方和播出方清楚地认识到差异化战略是优化价值链的选择,开始追求独特的低成本资源和买方价值高的高成本资源的组合,以创造各方认可的价值和独特成本的最大差异。这种差异化策略主要体现在创作策略上,其中主题创意的独特性,也就是剧本的独特性非常重要。一味的低成本不利于提高剧本的独特性。增加购买剧本的成本,获得优质剧本,从而提高电视剧制片方的议价能力,吸引优秀演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议价,也可以不一定要由著名演员主演来降低总成本,即通过采取差异化策略作用于成本。这样,在优化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过程中,剧本购买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恐怕也是编剧维权态度越来越强硬的根本原因。

从剧本主题的创意,可以进入文化价值链的思考。这个文化价值链应该生产的不是文化浮躁、文化投机带来的“文化垃圾”,而是文化反思、文化创新带来的文化精品。电视剧艺术具有文化和经济特性,这意味着电视剧的产业属性不能脱离其作为意识形态艺术载体之一的文化属性而独立存在。“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具有展现我们时代先进文化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品格,具有创造指标时代、引领时代的审美价值,具有它应该具有的全面系统的现实社会功能。”(4)但是,一部电视剧会产生谁的文化声音,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电视制作方、播出方的选择,还要考虑电视观众的选择。热播剧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文化文本,它不仅包含了讲述者的文化和社会诉求,也反映了接受者的文化期待视野。那些成为“事件”的电视剧,不仅具有经典的艺术价值,更是作为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思潮的文化症候的代言人,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和心理* * *。这种* * *歌曲往往具有伦理意义上的文化效应。它追求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和不同维度的电视剧题材,展现各种亚文化群体获得的不同文化认同和情感投射。

四个?论“娱乐限制令”和“广播限制令”

电视剧有事业无产业肯定会阻碍电视剧艺术市场化的蓬勃发展,有产业无事业也会给电视剧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电视剧娱乐化的选择不能否认资本驱动的因素。资本总是致力于将符号从与现实的捆绑中“解放”出来,投入纯粹的流通。⑤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然而,即使电视剧的经济价值增加了,文化价值是否也正增长了,这是一个需要质疑的问题。从新世纪开始,学术界就展开了对广义文化与生态平衡问题的讨论,其中中国尤为关注文化与生态失衡的困境。

虽然“文化生态是一个概念性的、微妙的东西,在发展初期往往被人们忽视,难以引起足够的认识”,但从哲学思维和文化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文化生态的普遍存在及其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文化链”,其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带来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社会整体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如果失去了文化生态的视角,看不到特定时期文化生态的失衡,很可能导致‘话语漂流’,被各种‘伪问题’所掩盖和迷惑,而真正的主流话语却没有被揭示出来。”⑦就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而言,这种艺术形式已经深深地介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培育产生了影响。如果回避电视剧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会导致更严重的文化衰落,也必然会影响电视剧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2011电视剧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博弈进入新的转折点,大变革大洗牌的格局初具规模。“监管之手”新规的出台和资本扩张的呼应,造成了新的产业增长点。2011年10月至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先后发布“娱乐限播令”和“播出限播令”,均规定从2012年6月+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两个限制”客观上成为刺激电视剧行业攀上新高度的措施。部分卫视将2012的“综艺节目时段”改为“电视剧时段”,导致电视剧市场需求和价格上涨。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与江苏卫视另辟蹊径,联合开发了全新的节目模式,即职场创意偶像真人秀,并于2011于10月30日首次推出《全心全意爱你》。央视8频道2012的开篇电视剧《大招》,也带有浓厚的“戏中戏”色彩。考虑到电视剧“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创新的利弊还很难下结论,但显然需要认真审视。至于电视剧的植入式广告、电视剧时长、电视剧之间广告时长的具体变化,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电视剧取消广告片显然已经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通过电视渠道观看电视剧,在与视频网站的竞争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虽然在广告收入方面,电视与互联网的竞争再次阴云密布。

“两限”的出台,显然不是一时冲动。2011年4月,第一次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与会者包括来自电视剧管理机构、制作机构、播出机构和相关部委的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报告“加强引导,提高质量,努力开创电视剧繁荣发展新局面”,相当于发出了我国电视剧发展的“总动员令”。在肯定“电视剧成为当代社会主流艺术形式”的同时,“十二五”时期电视剧发展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电视剧质量”,实现创作质量、产业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⑧2011年5月,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自办出版8频道试发行号发布。在扉页的广告后,以醒目的文字将自己定位为“人类情感的窗口、民族精神的家园”,阐述了“奏响一曲旋律,强化一个品牌,守好一关,看好一座花园,建立一套机制。”作为电视剧专业频道的“国家队”,这样的定位既是响应相关决策者的号召,也是在引导电视剧行业本身的方向。

在热闹而不繁荣的中国电视剧产业生态中,既有制片方争夺定价权、营销扩大话语权、播出平台抢占好电视剧版权的现象,也有编剧捍卫版权、导演让渡决策权、明星炒作议价、广告滥用插权的问题。如果电视剧产业链中的利益相关者不能理顺关系,不仅会因自身利益的非理性失衡而阻碍电视剧在中国的“产业化”推广和繁荣,还会破坏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电视剧文化生态平衡和观众应有的多元化文化价值选择,最终不利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健康成长和理性建构。“‘文化创意’的提出,意在引起人们对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衰落的一种现象的关注,自觉加大文化投入,以文化提升人的素质,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关注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改进运作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更需要增强创作关怀、深化文化内涵。中国电视剧若能实现从资本逻辑导向向文化逻辑导向的战略转型,不仅意味着践行“以文表道,以文化人”的艺术使命,更意味着推动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之间的产业升级。

注意事项:

尹红:“分业”还是“分业制”——对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现代通信》第4期,2010。

②赵:快乐剧的文化价值取向分析,中国广播电视报,第11期。

(3)刘婷、赵小倩:寻找集体心理——新世纪电视剧创作与观众心理关系研究,《当代电影》2009年第7期。

④曾庆瑞:电视剧文学刍议,《文艺报》,2009年7月16。

⑤[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金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⑥方李莉:文化与生态失衡的命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1。

⑦孙维维:文化生态——文化哲学研究的新思路——论中国当代文化生态及其培育,《江南社会学院学报》第1期,2004。

⑧田进:加强引导提高质量努力开创电视剧繁荣发展新局面——在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电视研究》第6期2011。

⑨吴世奎、刘亚娜等。:中国电视剧金钱法则,第八频道(试刊号),2011年5月。

⑩钟:谨防文艺庸俗化、功利化,《艺术教育》第4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