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马六年后的“八纲”。

201065438+2月5日,马在华商领袖年会上发表演讲:/A/20101205/000854 . htm

就在这个演讲前不久,3Q大战刚刚结束。

马演讲的主题是“关于互联网未来的八点展望”:

一是互联网即将走出历史的“三峡时代”,激情少了,力量大了;

第二,客户端将不再重要,上游产业价值重新上升;

第三,“垄断”是个麻烦的罪名,但有时候是个假想敌,实际上并不存在;

第四,抢杀渠道的只是“刺客”,占源的是“革命者”;

5.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模式是“体验经济”的宠儿;

第六,不要被免费吓倒。有稀缺性就有破解免费法术的武器。

七、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解放人;

8.“云组织”时代,伟大的公司不一定是大公司。

总结他的演讲,我的理解是,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人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激情。在这个过程中,generate创造了很多创新和挑战,创造了一个瞬间的财富积累。但是,这个阶段会过去,人们不再对互联网充满好奇和激情,但是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改变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创造和争夺渠道的商业模式已经结束,任何想要再次占领用户桌面的商业模式都将面临失败的挑战。另一方面,内容好、用户体验好的上游行业价值会上升。只要你创造好的内容或者好的体验,利用互联网连接的便利,你就会成为行业的革命者。

在互联网行业,真正的“垄断”是不存在的。由于互联网的颠覆性,任何暂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都面临着挑战,比如微软、谷歌和脸书。

传统经济被称为“产品经济”。因为产品和体验的分离,厂商需要去找广告主购买关注度,这就催生了广告行业。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产品和体验,也就是注意力,融为一体。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体验产品和用户之间不会有距离,他们的价值会最大化。

有句话叫“网络免费”。人家不是做上游产业,而是争夺渠道。其实这个不用担心。稀缺意味着有价值。

更宏观的说,传统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解放人,个人会在互联网经济生态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未来伟大的公司不一定是大公司。未来企业的组织形式就像水分子和云一样。企业就像水分子一样。当需要完成某项任务时,水分子聚集形成“云组织”。任务一旦完成,水分子(小企业)四处分散。

总之,不要再争论渠道了,来做内容吧。

回顾这六年,有多少叫现实?有多少正在形成这样的趋势?什么还没上映?马花藤多少钱是对的?腾讯有没有按照这“八纲”进行企业转型?

首先看腾讯本身。

腾讯确实经历了这样的转型。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微信。微信是一个连接器,是一个你用起来感觉不到的连接器。如果要做上游,微信会发到微信官方账号。只要你提供了足够好的体验,足够稀缺,你就和用户有了足够的接触,你的价值就会得到极大的体现。的确,“微信官方账号”创造了无数的小企业,创造了新的合作方式,创造了新的价值。

另一方面,腾讯并没有完全转变为“互联网渠道”。腾讯也有很多上游业务,比如游戏、新闻,甚至涉足影视、金融等行业。当然,电子商务和搜索业务已经剥离,以投资和参股的方式参与进来。

第二,看整个互联网行业。

确实有一些独角兽,比如小米、美团、滴滴。

而且在腾讯的生态里,阿里的生态里,或者小米的生态里,确实涌现出了很多中小企业。相比六年前,这个生态确实繁荣了很多,相信未来会更加繁荣。

但是,并没有颠覆BAT“三座大山”的企业。相反,这“三座大山”变得更加强大,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强大。

重要的是,没有人在喊“再造一个腾讯”、“再造一个阿里”之类的口号。

马确实很有前瞻性,但不知道“云组织”的时代什么时候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