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药市场的现状,开发和维护的具体特点和方法
合作公司自己去市场调研。
陕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0—2015年)
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生物资源优势。陕西是生物资源大省之一,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蕴藏6000余种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已有丹参、山茱萸、天麻、绞股蓝等四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规范化种植面积达60万亩;汉中的天麻、山茱萸、西洋参,安康的绞股蓝、黄姜,商洛的丹参、桔梗等中药材已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品种。这些为陕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二是科技人才优势。现设有生命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8所,生物科学研究所4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机构8个。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大、西安交大、陕师大是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4个,从事生物科研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近2万人,在生物芯片、抗体药物、生物技术装备等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三是良好的产业基础。陕西现有医药企业253家(其中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58家),陕药集团、杨森等一批优势企业正成为全省医药产业的“领头羊”,步长等3家企业进入中国制药工业(销售)百强榜。中药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4家制药企业取得国家批准药号300多种,10家中药饮片企业通过GMP认证,医药中间体加工企业超过100家。黄姜、绞股蓝、银杏等中药材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十一五”的前四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调整期,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看,主要还存在整体规模偏小、结构调整不到位、创新主体间链条不连贯、研发投入不足、合同研发外包能力弱、成果转化率较低、产业集聚度不高、种质资源底子不够清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以及医药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发展目标
1、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和完善陕西省生物医药研究院等10大自主创新平台和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信息服务等10大公***服务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实现产学研结合,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引进30—50名新药研发和管理高端人才,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以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承载,在西安高新区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在杨凌农业示范区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在陕南三市建设生物资源种植和中间体、原料药加工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区、杨凌为拓展区、陕南三市为辐射区的分工合理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种植、生产基地。
3、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0—2015年,重点支持3—5个二类和10个三类药品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并在省内企业实现产业化;培育2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5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2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重点任务
2010—2015年,依托陕药集团、步长集团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科教力量,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技术优势,重点在生物检测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实施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工程,将优势生物医药资源转变为优势生物医药产业。
(一)生物检测工程
大力开发预防、诊断严重威胁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开展肝炎、结核病、肺炎和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疫苗的升级换代,推进生物芯片技术在传染病检测、疑难病临床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环保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加强重大凝难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专栏1 生物检测试剂
进一步完善陕西省新型疫苗和陕西省微检测系统两个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1—2种重大凝难病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力争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积极推进宫颈癌免疫制剂、丙型肝炎疫苗及诊断试剂盒等新型疫苗的产业化;
加速生物芯片、金磁微粒生物检测系统的产业化进程,促进P450酶在药物筛选和临床个体化用药方面取得突破,开发3- 4种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并实现产业化。
(二)创新药物工程
重点在治疗性抗体、多肽合成药物、不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生素、人血代用品、急救药物等我省优势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推进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制剂等各类新型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我省药物制剂整体水平。
(三)现代中药工程
按照国家GAP(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加强我省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制订和完善中间体、原料药和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利用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超微粉碎、大孔树脂吸附、生物色谱等现代分离纯化技术,重点推进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原料药等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开展中药剂型的改造和二次创新,加快治疗心血管、肿瘤、肝炎、骨质疏松、血液病、肾病、胃消化等疾病的中成药开发,依托我省优势原材料资源加大保健品开发力度,扩大市场规模,集中打造几个著名品牌和一批知名企业。
(四)生物医学工程
重点开发生物医学材料、人造皮肤、人工骨、心脏起搏器等器件及制备技术;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操作的社区和家用医疗器械;加大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力争在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扩大我省医疗器械的销售市场和出口创汇能力。
产业布局;
在西安高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平台和公***技术服务平台等,鼓励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和临床新药,辐射带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积极打造3平方公里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承接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组织实施国家和全省重大创新药物专项,培养新药开发高端人才,孵化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等。
在杨凌示范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制造,加快建设5.5平方公里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积极开展现代中药和保健产品的生产,加快推进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扶持壮大一批医药企业,辐射带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陕南三市重点开展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加快建设生物资源种植和中间体、原料药加工生产基地,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