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大圣归来:有多少英雄可以归来?
自从吴承恩从仙石中创造出猴子“美猴王”之后,它的故事就在华人世界经久不衰,无数次登上荧屏。这一次,为什么一个孤独的“大圣”却成了观众眼中的“我们自己的大英雄”?
《大圣归来》是一本口口相传的畅销书。是中国动画电影及相关产业的“分水岭”还是“里程碑”,抑或只是一座难以复制的孤峰?
从广义上讲,中国电影在创造票房的同时,能否产生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英雄?
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创作团队和文化学者,试图解码大圣现象的来龙去脉。
“是时候给我们的猴子一个惊喜了。”
“是时候给我们的猴子一个惊喜了。”网友@路人瑛太在《大圣归来》影评中这样写道。一句话评论收获4480个“赞”。
在影片中,孙有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长脸。他是一个失去了魔力,内心迷茫无助的无望英雄。唐僧上辈子变成了萌娃“江流儿”;猪八戒变成了可爱的粉色小猪...对传统形象的大胆改编和自身鲜明的东方元素不仅让孩子们眼花缭乱,也让成年观众着迷。
“影片讲述了用爱和勇气寻找梦想的故事,这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理解的核心。”导演田晓鹏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这个故事的。”
这个“巨人”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经典《西游记》。这种成功的产品定位,让《大圣归来》不仅在海外有影响力,还瞄准了中国的“合家欢”市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怕理解。对于“80后”和更年长的观众来说,这是对他们童年记忆的致敬,他们也可以带着孩子放松娱乐。
另外,文化经典对当下生活的改编是颠覆性的,但也是尊重的。虽然不死板,但绝不是笑话。这种故事内核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晓鹏说,要重拾中国动画的自信,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要有自我文化认同的自信。正是这份“初心”,让整个制作团队“八年磨一剑”,坚持做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大英雄”,做一部“老少皆宜的大电影”。
从筹备到制作的八年间,田晓鹏和他的团队成员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动态分镜”。这让习惯了“五毛钱特效”的观众发现,无论是3D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设计、细节呈现等。,“大圣归来”有能力与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等一流工作室抗衡。
当然,他们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互联网加电影”的时代。该片制片人卢伟感叹:“如果是两年前,大圣归来不可能取得这个成绩。”
“互联网+”下的众筹模式,为大圣归来“补充”了急需的资金。卢伟一开始就在“朋友圈”众筹,说只要投6.5438+万,就可以以片尾孩子的名义投资,并称之为“给未来的礼物”。但让他意外的是,原本的目标是100万,却带来了100多的投资人,融资700万。
“互联网+”也让口碑成为电影推广的新渠道。2014年6月,该片音乐MV首次在“80后”、“90后”聚集的动漫弹幕网站发布,拥有“国产动漫剧情”的动漫爱好者形成了第一批未来观众。从此,剧组在19城市获得了一批影评人、明星、业界领袖的美誉。其中,马云为电影《大圣的玩偶》点赞的画面广为流传。
影片上映后,在初期排片空间被挤压的情况下,从影迷、行业领袖到普通观众的传播也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口口相传”来完成。用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的话说,这给中国电影传统的“产、供、销”体系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众筹,口碑等。必须为内容服务,内容的核心是对观众的尊重。《大圣归来》作为一部“合家欢”的动画电影,也证明了国产电影闹、炫、奇都不是出路。而不是说教,还能传递主流价值,取得巨大票房成功。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市场和正能量并不冲突。“一部真正好的电影,能让大部分人唱歌,一定是有向上的力量。”
电影投资人、横店集团总裁助理刘志江也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证明了“正”和“走向市场”没有理由被认为是矛盾的。“哪个真正的大片不是正面积极的?”他反问道。
打造全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动画电影其实只是电影产业的一个分支。但却是全球电影强国高度重视的制高点之一,市场前景广阔,文化产业发展竞争不可避免。
中国文化管理和电影人从来没有忽视这个分支。从7月11一直到8月底,全国2000多家影院都会特别增加“动漫,早安!”国产动画电影独家时间段。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为国产动画电影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早在2006年,财政部、广电总局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后,一大批动漫产业园在各地遍地开花,动漫企业不仅享受租金和税收减免政策,还有政府补贴。
然而,动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背后,是国产动画电影原创力和创造力的匮乏,并没有塑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画形象。
在大圣归来之前,国内虽然有很多制作精良、广受好评的全年龄动画电影,如《魁拔》、《秦时明月》、《龙之谷》等,但票房和市场表现都比较平淡。甚至刘志江也承认投资动画电影是有风险的。按照以往的市场规律,一般认为《大圣归来》票房不会超过8000万元。
普遍认为,虽然我国动漫电影已经成为电影产业新的增长点,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动漫产业占GDP比重极低,动漫电影市场和人群尚未完全形成,高层次动漫人才匮乏。
但田晓鹏认为,中国的原创动漫产业最缺的不是人才、技术和资金,而是“偏见导致的市场空间不足”,这往往让原创作者“耐不住寂寞,看不到未来”。
制作周期长,投资巨大,是动画电影制作必须尊重的规律。“投资人必须容忍创作团队的‘慢’,创作团队也要有坚持高质量原创的态度。”刘志江说。
大圣归来能否算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一个“临界点”?业界的反应是乐观的。饶曙光认为《大圣归来》在技术、想象力、亲和力上都达到了大片的水平。“这可以说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
或许是巧合,同期同样火爆的《怪物猎人》将可爱的动画形象“胡巴”植入真人电影,成为动画电影的另一种。
国家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表示,中国电影作品的多元化形式正在形成,多类型、多品种成为发展趋势。
这也许是大圣和胡巴受欢迎的常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大圣归来》也让电影从业者看到了动画产品链的市场潜力。马云的“盛达公仔”多次缺货,粉丝不断留言要求开发贴纸、磁铁、文具、明信片、杯子、枕套等新品,并嘲讽其为“史上第一个被催赚钱的剧组”
其实这是动画电影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同时发展全产业链——动漫玩具、动漫服饰、动漫游戏、舞台剧、主题公园...一系列的导数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打造全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动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以及一系列能和电影一起畅销的衍生品?虽然这是另一个关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话题,但我希望这个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超级英雄”的中国价值核心
孙的重生,不仅昭示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希望和路径,也让我们看到了探索文化经典的无限可能。
仅从票房这个纯粹的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已经相当崭露头角。
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仅为654.38+0亿元,仅为美国的654.38+0%。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达296亿元,接近北美电影市场的45%-47%。十多年来,票房一直保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然而,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文化英雄”方面仍有欠缺。
中国的动漫观众,谁不熟悉日本的奥特曼、机器猫、美国的钢铁侠、绿巨人?大多数人还是会想起50多年前创作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
反观电影第一大国美国,无论是本土作战,还是海外扩张,尤其是他们非常重视的中国市场,都打出了其中一张牌,利用好中国众所周知的文化形象,比如功夫纯正的熊猫,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木兰。
但在这些影片中,虽然中国元素明显,但核心还是美国文化。
在田晓鹏看来,熊猫阿宝是一个纯粹的美国人,他的肢体语言是含蓄的东方人物所不具备的。花木兰对中国风景和人物的刻画颇具东方色彩,但花木兰在情节上与迪士尼塑造的任何公主并无不同。
“中国动画电影需要具备电影产品本身的娱乐属性,同时也要具备东方文化本身的姿态。”田晓鹏把大圣归来看作是对这种态度的一种解释。“特别是我们故事的核心是西游记,可以欢乐,但不能戏谑。”
饶曙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独自西游有无限的空间。这个取之不尽的“精神矿”为当下提供了许多可以转化为形象笔的宝贵资源。
在嫁接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的过程中,大圣归来不仅国内看好,海外也看好。据悉,电影《大圣归来》已经与亚洲周边多个国家签署了出口协议。此前还以2654.38+万美元刷新了中国动画在戛纳的海外销售额纪录。
在电影行业,所谓的IP(知识产权)是指一个形象或者一个“故事内核”,比如擎天柱、钢铁侠、机器猫等等。饶曙光表示,文化IP是经过数年积累,植根于所在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符号,往往以固定的形象承载。
中国的传统IP相当丰富,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等。,都是渗透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基因和价值观的“超级IP”。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致力于建设电影产业大国和强国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电影文化的尊严和品格。“归根结底,强势IP在各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伟说。
大圣归来还只是一部电影。但是仔细想想,哪个国家的青少年在记忆里没有自己的“孙”呢?是童年的超级英雄,让几代人完成了生命和文化的认同。
回归的大圣只会随着档期的结束而成为回忆。在更大的范围内,它其实只是流行文化中的一个新符号,虽然大家都期待这个符号的生命力更持久,更难忘。
对于中国电影,或者更广义的中国文化来说,更多“超级英雄”的到来是大家的期待。
对此,华沙电影节主席斯塔凡·劳丁(Staffan Lauding)表示:“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你实际上有13亿个故事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