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知识产权案
随着文字强度的下降,相关信息量在不断扩大。环顾四周,有很多信息与改变新车行业的雄心有关。中国新势力打散了管理层钩住的细布,拿起一根绳子,编织了一个拉伸的未来。
他们明白,这段漫长的旅程将从零开始;只有零跑坚信这段漫长的旅程将以零跑结束。
日前,零跑在北京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灵芯01”。它宣称这是“中国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级AI智能驾驶芯片”。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当时表示:“凌信01在硬件的基础上已经达到一流的技术水平,零跑汽车未来将继续加大软件算法的投入,在智能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这一新产品将率先应用于新型零跑汽车C11,未来还将向其他企业开放。
从媒体对会议的报道中,我们可以提取几个关键点。
第一,零跑汽车在造车的同时,也在研发智能芯片;
第二,这个智能芯片会让Zero Run在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超越特斯拉;
第三,零跑会出新车。
当我们想为自己研发的伟大芯片技术歌功颂德时,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在“灵芯01”出现的半个月前,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微博信息,零跑召回的部分S01车型甚至连基本的车载显示功能都存在bug问题。
恰恰是汽车基本功能不完善的零跑。“未来,特斯拉将在智能驾驶领域被全面超越。”这意味着零跑对即将发布的新车寄予厚望。在梦想中,它将配备完善的基本汽车功能,并首次使用“灵信01”改变特斯拉的生活。
这让我们对新的零跑车的到来充满了期待。想必零跑内部人士也很期待新车发布会,可以为零跑第二款车T03的发布会“不完整”画上句号。
5月11日,零跑T03第二款车型上市当天,首批零跑S01的200位车主因质量问题向零跑汽车发出公开信,希望零跑汽车给予书面答复。
公开信全文显示,通过车主反馈,发现零跑S01存在刹车系统故障、动力系统故障、汽车系统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严重质量问题。另外,零跑S01的续航能力也与宣传不符。
公开信中的那句“也许你的公司从来没有理解过业主的核心问题,或者你不想理解”让人落泪,隔着屏幕都能读出业主的卑微和绝望。
或许正是因为车主和车企之间的这种沟通鸿沟,才促成了“灵信01”的出现,它将在人机交互的智能化领域承担起更多的人文责任——比零跑主机厂更懂车主。
零跑不了解消费者,消费者也不了解零跑。一辆外观设计与奔驰Smart极为相似,与长江炫酷轴距一模一样的T03摆在面前,你都不好意思赋予它“致敬经典”的产品使命。
尤其是当长江汽车是零跑代工厂的巧合摆在面前的时候,没有人忍心把传统车企的老平台产品带到R&D来改进,推向市场敷衍消费者。
这种善意和失主在公开信中透露出的谦卑与绝望如出一辙。毕竟他们曾经那么相信零跑。
曾经,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对“2019年用户关注造车新势力时长”的一项统计,当时的零跑汽车排在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之后,位列第五。
转眼间,2020年就要过去了。在奋力前行的过程中,零跑与其他几家新造车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似乎在所有人都把特斯拉作为超越目标的时候,零跑只能把朋友作为第一个超越的对象。
当然,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在“灵芯01”的发布会上也表示,未来这个芯片会向其他公司开放。
暂时还不能确定哪家车企会接受零跑的技术,但从这个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零跑的不羁本质:贫穷。
或许,相对于“造车”,零跑的重点可能更多的是“造芯”,未来可能真的会通过向其他车企开放芯片技术来盈利。
毕竟零跑的“靠山”是大华股份,全球领先的基于视频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2008年在a股上市。零跑汽车由大华股份主要创始人* *投资成立。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华股份联合创始人
大华股份在交通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为零跑研发“灵芯01”赋能。
但相比造车,“造芯”也是一个重资金投入的过程,零跑自成立以来的融资情况并不乐观。当有限的融资既需要支撑“造车”,又需要支撑“造芯”时,就非常容易出现短板现象。
零壹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似乎并不回避“缺钱”的问题。据《国家商报》对零跑的报道,朱表示:“我们也希望有一个IPO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提高整个品牌的知名度。零跑目前的计划是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启动IPO。”
由此看来,零跑宣称“未来在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超越特斯拉”的目标还很遥远,但并非遥不可及。乐观地看,在解决了眼前的资金、口碑、投诉、销售渠道等诸多问题后,还是有机会的。
然而,似乎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强调智力的零运行。也就是在新造的汽车赛道上,在零努力的同时,你是否忽略了特斯拉和中国的新造车企也在进步?那么,这样的超越之路,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零”。
或许,还是零的好?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