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曲线三维模型?

曹问学友:什么是智慧曲线?如何将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应用于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诊断?如何用智慧曲线三维技术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希望能透露一下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对此我一直犹豫不决。智慧曲线是文化诊断学的核心技术之一,我个人在文化诊断学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谁应该支付这项研究的费用?由于当前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得不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一直对是否将文化诊断学的核心技术毫无保留地向社会开放心存疑虑。现在,朋友们善意地批评了我的犹豫,那么在这里我就对智慧曲线三维模型的基本内容做一个大概的解释。这个解释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概念性的,不是很具体,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文化建设必然涉及对“真善美”的理解。“真”是事实关系,通常也叫真;“善”是一种价值关系,通常也叫理性;“美”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真理性统一的基础上的,在这种和谐关系中产生的主观感觉——美,类似于中庸所说的,具有一定的理想特征和主观感觉。从对“真”的理解到对“善”的把握;美的和谐可以通过把握善来实现。“真”体现了必然性要求,“善”体现了社会性要求,“美”体现了主体性要求。所以在内容上,“理性=社会性+必然性+主观性”;在形式上,“理性=真+善+美”,它们的系统完整性和关系完善性构成了文化诊断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从“真”到“善”再到“美”的探索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和偶然性思维。科学思维是探索真理的思维方式;价值思维是一种探索“善”的思维方式;权变思维是一种探索“和谐美”的思维方法。理解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和权变思维之间的关系和本质,对更好地运用智慧曲线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用科学思维来指关于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及其客观必然性的一切思考和认识活动,那么有一种东西叫善,它说明主客体关系及其评价往往采用价值判断的方式,如美丑、善恶、善与恶、应与不应、有用与无用、合理与不合理等。,属于这个认知范畴。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科学思维中,作为认知主体,我们应该避免一切情感因素和价值欲望,去追求思维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在价值思维中,主体的情感和欲望起主导作用。凡是满足或符合主体价值需求和情感需求的,都会得到积极的评价,被赋予一定的价值属性,否则就是无价值的或消极的。因此,认知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地位,成为区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重要尺度。权变思维是价值思维的延伸,是在价值思维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的定量分析。通过量化分析,可以恰当地把握“度”,从而完成从思考力到执行力的转变。因为权变思维能够根据条件的相对性,恰当地把握力度、适度、度量和广度,能够在众多关系中创造和谐,从而产生“和谐之美”。其中,科学思维以客体和客观性为认知中心,努力排除认知主体的主观干扰;价值思维以主观感受和主观原则为评价标准,力求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属性做出准确判断;权变思维以环境和相对条件为基础,力求建立主客体之间、关系之间的统一与协调。智慧曲线三维模型通过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和权变思维的有机融合,成为指导一个人建立思维体系、改进思维方式的重要分析工具。科学思维是求真的思维方式,是从存在方式到认识方式的逻辑转换。价值思维是一种求善的思维方式,它以科学思维为基础,从认知方式向把握方式逻辑转化;权变思维本质上属于价值思维,是价值思维的延伸和完善,是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化,是在把握具体条件和“恰到好处”的过程中引导思维力向执行力转化的中介。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认识表现为“对象的内部结构→外部联系→内外统一的矛盾运动→制衡系统”等基本认知过程,它们的尺度按照认识的深度标注在横轴上,用OB轴表示;以价值思维为纵轴,认知从片面到全面,从局部到整体,表现为“主客体关系整合→利益相关者整合→社会关系整合→生态系统关系整合”等基本认知过程,它们的尺度按照认知的高度标注在纵轴上,用OA轴表示;对角线OC轴是中线;然后用应变思维标注其三个维度,体现为对关键环节和适当时机的把握程度,并根据把握程度标注其尺度(力度、度量、适度、广度的关系可以用物体的平衡模型作为参数进行量化),那么思维就会从平面思维转化为立体思维,从“纸上谈兵”转化为现实矛盾,这时就可以得到一条关于思维的立体曲线,也就是所谓的智慧曲线立体模型。2.OB代表科学思维水平;3: OC代表中庸之道,体现权变思维水平;4: od代表智慧曲线;OC中庸是思维的理想状态;OD智慧曲线呈现围绕OC轴的曲线变化;5.5:OA轴、OB轴、OC轴上的数据为经验常数,通过参数表可以掌握其内涵和诊断依据。.....智慧曲线在结构上由科学思维、价值思维、权变思维三个维度* * *决定,在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中产生了中庸(OC)和智慧曲线(OD)。中庸是抽象的理想状态,智慧曲线是现实的矛盾状态。智慧曲线以中位线为轴,呈动态关系。科学思维、价值思维、权变思维构成思维的三维结构,缺一不可。如果思维只有一个维度,那么人们只能认识到事物的事实关系而不能认识到事物的价值关系,思维也很难达到主客体关系的统一。如果思维只有价值思维这一个维度,人们就会片面夸大主体性和价值主体,思维就会失去客观基础,也会分裂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统一构成了思维的平面坐标,属于平面思维。虽然可以达到抽象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但一般都是纸上谈兵,脱离了现实的矛盾。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应变思维,由于这个维度的作用,会形成思维的三维坐标,思维会从平面转化为立体,那么对问题的认识就会从抽象转化为具体,从理论矛盾转化为现实矛盾。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说,中庸是智慧的最高追求,所以智慧的关键在于把握“中庸”,这其实是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和权变思维的有机统一,以及在这种统一关系中产生的适度规定性。如果智慧曲线超出适度范围,过于偏向A区,即人们过于注重对事物的价值认知,而忽视对事物的事实认知,那么就会导致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的现象。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西方哲学史上对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当智慧曲线过于偏向B区,即人们只要求事物的事实而不考虑其道德合理性,善恶不分,那么就会出现以事实判断代替价值判断的现象,人类社会就会像卢梭所说的“社会发展是文明的进步,道德的倒退。”当然,如果离开了权变思维,就会出现脱离实际的矛盾关系,导致一句空话。目前,科学主义盛行,精神危机在整个人类文化中加剧。这是因为人们倾向于科学思维,忽视价值思维和权变思维,表现为智慧曲线偏离中道线,极度向b区倾斜,因此,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和权变思维的统一可以建立起智慧曲线的三维模型,进而思维可以进入一个相对宏观的层面;用存在根模式理论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体系,用合理性原则和实践逻辑机制可以建立一套价值思维方法论体系,用时空平衡理论可以建立一套权变思维方法论体系。这时候思维就可以进入更具体的微观层面。作为文化诊断学的分析工具,我们可以分析一种文化模式的健康、亚健康和病态现象。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三维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建立思维体系,改进思维方式。通过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抽象的指标:智慧曲线的长(和短)和智慧曲线的偏离(和重合)。所以可以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分析:智慧曲线是长(a)还是短(b);智慧曲线偏离(c)或与(d)重合;此时,仅从抽象和平面思维的意义上来说,智慧曲线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以下四种典型特征:(1)AC型:智慧曲线有一定长度,但偏离了中庸之道——具有这种思维结构和习惯的人,一般会表现出敏锐的思维和深度,但言行有些偏激和极端,往往表现出固执;(2)BC型:智慧曲线既无长短,也无巧合——有这种思维结构和习惯的人,一般都愚蠢偏激,目光短浅,固执己见;(3)AD型:智慧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和良好的重合性——具有这种思维结构和习惯的人一般表现出聪明智慧,态度恭敬,能多角度看问题,往往得到群众的喜爱和好感;(4)BD型:智慧曲线缺乏长度,但很契合——这种思维结构和习惯的人,一般表现为思维平庸,缺乏主见和洞察力,但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相对来说,这类人会表现出智商低但情商高的特点;通过AC、BC、AD、BD,我们可以从抽象的意义上分析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从总体上预测他的行为。如果把这些分析结果与他的权变思维水平统一起来,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分析他的具体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项技术改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的思想和行动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总之,智慧曲线是一个关于思维方式的分析诊断模型。在这个诊断模型中,一个人的思维结构可以通过科学思维方法和价值思维方法进行转化,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智慧曲线的长短和偏差进行改变,同时一个人将思维转化为执行力的能力可以通过权变思维进行分析,具有评价思维和转化思维的双重功能。在文化诊断学中,智慧曲线三维模型与存在根模式理论、时空平衡理论、整合运作理论一起,成为文化诊断学的分析体系,成为文化诊断学最基本的诊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