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大运会
深圳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富有现代海滨城市的特色。近年来,深圳被中国市政府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世界环境保护500强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仅25年,已经从一个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自1980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人均GDP为7161美元。2005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894.76亿元,同比增长14%。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技术制造业基地、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是其四大支柱产业。
高科技产业:深圳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基地。在IT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获批的基因抗癌药。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科技交流的平台。
现代物流业:深圳是全国唯一拥有陆、海、空口岸的城市,进出深圳的人流、货流均居全国首位。深圳港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深圳机场跻身世界百强。
金融业:中国两大证券市场,其中一个位于深圳。深圳已初步形成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目前深圳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和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约占全国半壁江山。
文化产业: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左右,形成了印刷、传媒、文化旅游、影视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了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强势文化产业集团。此外,华侨城的旅游产业和大芬村的油画产业享誉国内外。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为全球文化产品搭建了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深圳是中国内地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是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基地,也是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超过10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深圳投资。甲骨文、爱立信等世界知名公司在深圳设立了R&D中心,沃尔玛、索尼、IBM、阿尔卡特等大型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了采购中心。深圳企业积极向外发展,境外企业和机构超过200家。华为、中兴等深圳知名企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代表处。
深圳离香港很近,与香港的合作非常密切。深圳也是国际资本和中国大陆市场之间的桥梁。
为了克服资源短缺和其他困难,深圳提出了建设效益深圳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克服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积累和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自然资源和资本以及技术进步,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深圳是全国人均产值最高的城市,全国生产占用土地少,消耗能源资源少,排放废弃物少。2004年,全市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654.38+0.75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仅为0.55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仅为565.438+0.5立方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未来,深圳将在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努力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努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适度重工业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汽车及其零部件、数控机床、模具等上游产业的精密制造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知识、技术、智慧等无形资源拓展有形发展空间,让深圳成为自主创新的沃土。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中诞生的一座新城市,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充满了创造力、朝气和活力。深圳倡导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创新和竞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竞争局面。在这里,人们崇尚成功,容忍失败,是创业者的天堂。
为维护社会公平,深圳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同时,加强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健康。
深圳正在深入开展“京常宁工程”,采取措施让城市环境更干净、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安宁。深圳注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加大市场整顿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圳市政府加强行政责任追究和行政效能监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建立高效、优质、民主、透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