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是国企还是股份制企业?
中国重汽先是国有,后来股份制改造上市,所以既是国有又是股份制。国企有两种,1是国家完全控股,2是国家是大股东。
和...。。他的名字叫中国重型卡车。
只有央企可以在股票名称中使用“中国××”字样。中国重汽:大股东为山东SASAC。
引用如下。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主要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是中国重型卡车产业的摇篮。以开发制造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卡车生产项目和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项目,自主研发HOWO产品而闻名,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企业。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前身是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始建于1935,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该厂于1956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企业。1960年4月,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 8吨重型卡车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卡车的历史。同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访问济南时,参观了这辆原型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了“黄河”。几十年来,* * *生产了数十万辆重型汽车,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1 1 18,中国重汽集团再造企业,重构企业运行机制,企业年轻化。
中国重汽集团生产经营实现快速发展,主要经营指标连续七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重汽集团始终做到: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实现大幅增长;当市场需求平淡时,企业有较大的增长;在市场下滑的时候,也要保持适度的增长。
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中国重汽集团在产品开发创新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广泛吸收世界重卡先进技术,坚持自主设计开发,大力创新,全力打造自身产品优势。2001,开发了龙飞系列。2002年,斯太尔王者系列、黄河王子系列、HOWO-7系列、黄河邵帅、斯太尔ш系列研发成功,2005年,HOWO-8系列、斯太尔豪骏系列、黄金王子系列、黄河将军系列研发成功。在整车开发的同时,开发了世界一流的单级驱动桥、缓速器、重卡盘式制动器等重要总成,在专用车、专用车、客车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现拥有各类车型65,438+0,200余辆,成为国内驱动形式和吨位品种最齐全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HOWO-7系列轿车的成功开发,对国内外重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业内人士誉为“重卡领军者”,拉开了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距离,巩固了中国重汽集团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中国重汽集团实现了三个全国第一:拖拉机销量第一,300马力以上大功率发动机销量第一,搭载10升以上发动机的重型汽车销量第一。
近年来,中国重汽集团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多项,总投资超过40亿元。国家技术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如火如荼。济南工业园、长清工业园、章丘工业园相继建成,代表国际水平的数控车架生产线、新装配线、HOWO焊装线、涂装线、精整线等也已投产。济南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投资近十亿元,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重型卡车发动机设计制造能力,成为中国重汽集团的发动机生产基地。
面对激烈的重型汽车市场竞争,中国重汽集团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实力,积极开展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实施技术国际化战略,通过学习和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重汽集团更快发展。推动了与曼公司、ZF公司等世界知名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商更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全面提升了整车及零部件的开发制造水平,并迅速扩大了全球配套和采购。
在产品设计研发方面,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全部实现3D设计,自主开发国内领先的产品清单管理系统,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的研究与应用。销售货款一线通系统、售后服务一线通系统、企业资源计划TRP3000系统、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车间作业管理系统等都是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
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a股的“中国重汽”和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中国重汽”。中国重汽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现在,中国重汽集团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拥有技术、品牌、成本、价格、人才、网络等诸多优势,是中国重型汽车生产的骨干企业。同时,中国重汽集团充分利用资本的纽带,进入多个行业,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中国重汽集团拥有一批深受中外消费者喜爱的名牌产品。HOWO卡车荣获中国重卡行业十大影响力畅销品牌;2006年被商务部公布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2007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 * *授予中国重汽“2006年世界市场中国十大年度品牌”和“2006年世界十大中国影响力品牌”。
2004年至2008年,吴邦国、王兆国、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中国重汽集团,对中国重汽集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殷切期望。
中国重汽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区域化战略和优质低价战略,逐步实现产品、市场、资本、机制和品牌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