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功创业者的励志案例?
有人说政知科技是科技服务业的阿里巴巴,无论是业务量、口碑还是开拓性贡献,都是科技服务业的佼佼者。尤其是在科技服务业+互联网领域,政经风生水起,颇有行业老大的风范。但在8年前,这是该公司创始人朱滔的业务。
2000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朱滔没有选择当时炙手可热的政府机关或外企,而是去了山东大学几位老师创办的民营企业季承电子实验室(后在深市上市)。法学专业毕业的朱滔自然成为了公司的高管,这也为朱滔投身科技服务业奠定了基础。
由几名大学教师创办的季承电子公司有着与政府政策对接的传统,报道项目成了朱滔的主要工作。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模式化运作,越来越多的政府项目融入电子,朱滔的业务也越来越熟悉。一个人渐渐不知所措。朱滔不仅需要公司其他部门的协助,还经常将整个业务外包出去。
七年来,朱滔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型私营企业如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迅速成长和发展,也看到了自己的商机。到2007年,他已经是季承电子的行政骨干和项目报告专家。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年底,省经贸委出台了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他在接到通知的当天晚上就彻夜未眠,第二天就把申报送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申报。由于准确的申报政策和突出的技术要点,季承电子成为唯一获得支持的民营企业。就连省经贸委的领导也在评审会上指出:不懂就去找有电子积累的朱滔。
朱滔认为,为什么我们不能成立一个专业公司来为企业提供这样的服务呢?当时,在电力自动化领域硕果累累的季承电子即将上市,放弃了拥有巨大“钱”的上市公司高管职位。2008年,朱滔辞职创办了正和科技。
单日签约1.2万。
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朱滔至今没有信心。按照他今天的实践和认知,只要社会创新创业不断,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就没有底。
2009年初春,渤海南岸的山东莱州寒风凛冽,朱滔来到这里拓展业务。在开车的路上,他还在想象如何敲开企业的大门。没想到的是,从第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下午,24小时就签了654.38+0.2万元的服务合同。几个闻讯赶来的公司一大早就来了两个,30万的合同是在吃早饭的时候签的。本想一个一个谈公司,结果一个上午没出酒店门就签了三个合同,45万。下午跑了几家企业。这一天,朱滔带着654.38+20万元的合同回到了济南。
30岁的公司副总经理李洪生忘不了,刚到公司那年,他在济南召开企业培训会,会议室门口的文字资料花了100元,还没等培训开始就被抢光了。2010入职的李淼,因为研究生专业是“科技创新管理”,刚进公司就被委以重任,“关在一个会议室里审核修改企业资料。两个多月了,被吐槽!”
对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来说,2008年前后是一个坎。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财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科技服务业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朱滔和他的创业伙伴站在一个行业的风口浪尖。从服务济南到服务整个山东省只用了两年时间,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
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果把科技服务业简单归结为企业跑项目,就不会有今天的政治和科技。”在朱滔看来,科技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因为能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存在和发展。
“七八个人,两三台电脑。”这是政治和技术的初始状态,也是目前很多科技服务企业的基本形态。事实上,来自政府的服务,如高认证和申请优惠的财税政策,一直是政治和技术的稳定收入来源。“仅山东省一年就有近65438+万件发明专利申请,每件发明专利申请按5000元计算,就是5亿元的市场。”如今,朱滔的目光不再聚焦于这个市场。165438+10月,有很多来自北京、上海的大公司参与了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的竞标。正和科技凭借对目标的准确把握、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以及长期积累的综合优势,拿下了这份总额1亿元的大合同。
如今,星辉数控是中国著名的非金属数控设备制造商。从济南企业技术中心、济南成长型企业、济南创新型企业,到山东企业技术中心、山东软件企业、山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创新型民营企业,甚至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都有70多项,几乎都有政治贡献。星辉数控基本上把科技服务的事务都外包给了正和,双方的合作已经存在了6年。
“我们不只是给企业做材料,报项目。”负责服务星辉数控的李苗这样解释公司业务。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导向、目标、措施、重点甚至节奏不同,要求企业在不同方面做出努力。比如高层次认定需要R&D投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R&D人员、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不仅要梳理企业的存量资源,还要帮助企业补齐短板,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要帮助专利不足的企业申报,帮助人才不足的企业到处找工作,甚至帮助企业做战略规划,提供管理建议。初创企业往往忙于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和市场开拓,没有人员和精力去顾及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
这就是科技服务的市场。用朱滔的政治科技观的话来说,叫“做自己,做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