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什么?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和生产侧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和增强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和创新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俗点说,供给侧对应的是需求侧,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因此刺激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整实际产出,使其回归潜在产出。
因此,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扩展数据
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1.重要性: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着力推进经济的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使供给侧和需求侧合理匹配,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二、紧迫性:“观察问题,看到症状很重要,找到根本原因更重要。当前,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是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主要矛盾是供需的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
当前,扩大内需特别是投资的作用在降低,而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同时许多消费品供给规模过剩、质量不足。只有适度扩大总需求,调整需求结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平衡才能从低水平跃升到高水平。"
3.展望:在做好需求侧管理的同时,“只要我们把握正确方向,奋力开拓进取,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就一定能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百度百科-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