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RM不授权华为,华为还能生产处理器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既然华为获得了ARMv8架构的永久授权,他们完全可以自主设计ARM处理器,华为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完整的知识产权。简单来说,即使ARM因为某种原因不再将ARM指令集授权给华为,华为也不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ARM肯定不会拒绝授权华为,因为这和它的商业模式有关。类似于高通,都是通过ARM指令集的授权和版税收入来维持自己的发展。所以,对于华为这个年销量超过2亿部手机的大客户,ARM有什么理由选择拒绝呢?
当然,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未雨绸缪,就是要在危机爆发前,提前做好应对预案。我们不要以为拿到一个所谓的“永久授权”就万事大吉了,因为谁也不敢保证ARM会不会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拒绝继续授权我们。就算华为获得了永久授权,ARM难道不会通过技术审核和标准更新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吗?
所以在没有这种症状的情况下,华为、阿里等企业也应该拨出一些资源来支持这种底层技术的开发,就像华为早在2012就开始了操作系统的研发,这种底层技术没有几年的默默研发很难有成果,而一旦形成自己的技术方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木石新知,喜欢就喜欢吧~
这个问题第一个不专业的地方是,华为本身没有生产处理器的能力。华为海思所做的是开发手机处理器芯片,然后将测试过的方案交给电路制造服务企业生产芯片(如台积电)。而且目前全球所有的芯片研发企业,除了英特尔和三星,都不具备生产能力,包括苹果、高通和联发科,都是自己研发芯片,然后交给制造企业生产。毕竟一个成熟的光刻机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得起的。
目前,ARM是全球顶尖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它提供的其实是一个解决方案,ARM并不是全球唯一的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提供商,但它的解决方案是最好的,市场份额也是最高的,目前达到95%。那么所谓的ARM公共架构是什么呢?其实就像做菜一样。ARM给你一个菜谱,大概给你指明了一个方向,但是ARM不会告诉你买多少菜,菜的比例是多少,放多少调料。你必须自己去探索和尝试。
比如华为海思,在拿到ARM提供的解决方案后,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始设计内部电路模式,进行前后端的设计整合,整体方案开发出来后交给有超级计算机仿真实力的公司(比如synopsys)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的成本相当惊人)。然后在仿真成功后,将整体方案交给芯片制造企业(如台积电)进行流片(即小规模生产测试),再经过一系列测试后定型量产。一旦流传输失败,就需要从头开始。目前按照华为的技术,比较成熟专业。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华为买了ARMv8的永久授权,也就是说目前ARM已经无法制衡华为,所以就算ARM没有其他授权,华为还是可以做芯片的。
即使条件再苛刻,即使ARM的供应完全断掉,华为也不买断,那么华为可以先从其他提供商那里购买解决方案,但是没有ARM成熟。即使按照目前华为积累的经验,也可以慢慢摸索架构的奥秘来完成芯片的研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与目前非常成熟的ARM架构相比,其性能自然是相差甚远。但只要你愿意加大投入,肯定是可以实现的。
而且目前华为在服务器领域已经开始在芯片上使用自己的指令集。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问题本身就是危言耸听。ARM本身就是靠专利授权赚钱的,华为已经是ARM的超级客户了。会不会白白放弃?此外,ARM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中国资本占股565,438+0%。未来ARM和中企的合作只会越来越深,停供的时间可能根本不会发生。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手机处理器都使用英国ARM公司的架构,包括华为。无论华为、苹果、高通,都需要购买ARM公司的授权,不同等级的授权价格也不一样。一般来说,ARM公司的架构许可也是有限制的。如果华为被停止授权,华为的麒麟处理器可能无法继续研发。
因为手机行业所有的软硬件都是基于ARM处理器开发的,所以现阶段华为只能继续使用ARM授权的处理器来保证性能和兼容性。即使华为有能力开发自己架构的处理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市场,或者ARM在某个时间突然停止授权新架构的处理器,华为最多只能继续使用现有架构的产品,很难进行产品创新,这对华为手机来说自然是致命的。
但是,ARM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2016年ARM被软银收购,后来在中国成立了分公司。除了华为,ARM还有很多国内的合作伙伴。如果易到停止对合作伙伴的授权,对ARM的影响会很大,尤其是全球像华为这样的大客户并不多。如果ARM停止授权,不仅会损害自身利益,还会严重损害行业的声誉和口碑。这些绝对不是武器。
另外,ARM也不是无敌的。如果ARM停止授权华为,那么华为肯定会走其他路径,甚至有可能完全研发自主架构的处理器。其实这才是对ARM最大的威胁。在芯片全球分工和产业化的今天,ARM没有足够的理由停止授权华为。
几种意见都有道理。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美国现在凭借强大的实力横行全球,受到制裁和断供的无情威胁。还美其名曰:极限压力让一个全球产业链分崩离析,不择手段打压崛起的中国。所以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未雨绸缪。
况且中国是一个6543.8+0.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过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资源相互整合,相互交换,总是选择最好的。现在在美国刻意封锁和切断供应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抓住美国政府创造的机会窗口,推出自己的系统和芯片。以前担心芯片没有市场,系统没有生态之类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是最后一搏的唯一出路,而且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纵观新中国一路走来的70年,只要敌人封锁了什么东西,我们最后总能创造出什么东西,这是中国的意志和韧性决定的。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时间在我们这边。
首先,我们应该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站在美国或者华为的立场上。我个人认为华为未来一定要把重点放在亚非拉,因为如果美国全面封杀芯片,虽然华为目前的技术有差距,但是亚非拉的需求者往往需要低端机,低端机的芯片门槛低,所以华为重点发展基于4G的亚非拉可以有很好的空间和环境。
芯片战更像是一场持久战。如果美国根本不卖芯片给中国,美国的芯片会卖给谁?目前中国的芯片采购量约占全球采购总量的50%。如果不把芯片卖给中国,对任何芯片厂商来说都是灾难。这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英特尔的i3、i5、i7、i9,每一代产品都需要一个设计、研发、销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i3每年销售654.38+0万件,那么企业会根据i3在i5时代的销量来预估销量,计算研发周期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等等,这样企业就可以在i3和i9之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和长期的产量和产量。但是,假设i5的销量突然减半,企业将失去对i7产品销量的预测能力,这不仅仅是利润的损失。市场非常重视竞争环境。如果i7把预售目标定在20万,等到贸易战恢复正常,市场上80万块的需求可能已经被别人抢走了。那么i9代,估计要多少销量呢?这就是芯片大战的本质。企业需要庞大的设计团队,不断给设计师发工资。如果项目在i5减半,这些团队的员工是继续维持还是解散?如果这些员工被解散,他们将被其他公司挖走,建立一个稳定的R&D团队将需要很多时间。这只是研发问题,后续的销售网络、经销商代理、仓储运输都会引发更多问题。也就是说,如果i5的销量减半,将严重影响英特尔对i7和i9销量的预测,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形成恶性循环,这才是企业的根本问题。
所以,对于华为来说,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如果能把重点放在亚非拉,即使芯片技术有差距,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销量。同时加快自主研发芯片,提高芯片技术能力。受贸易战影响,这个过程越长,华为追赶的速度和能力就越强。而且你要明白,美国的芯片预估销量一旦动摇,必然会导致未来销量出现窟窿,而一旦窟窿被别人补上抢走,那么原本稳稳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将得不偿失。
所以芯片和手机就像一个高度合作的系统。谁离开了这个体系,谁想要回来,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那么美国不卖芯片给中国,那么他的芯片会卖给谁呢?之后的洞怎么填?这是美国在芯片大战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技术终将屈服于市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纵观科技发展史,很多都是因为落后技术的市场开放而成为最终的赢家。X86是由IBM开发的。当时这种技术相对于其他公司并不先进,但经过授权和开放,吸引了很多公司制造(俗称兼容机),赚了很多钱。286时代,IBM退出,不再授权(嫉妒别人赚钱)。所以英特尔才自己开发386,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另一个例子是以太网。在通信领域,以太网技术落后,有很多缺陷。甚至以太网的创始人也预言以太网将来会被淘汰。当兼容厂商开发出一款100M快速以太网时,IEEE甚至没有通过100M快速以太网技术标准的审批,但以太网由于其廉价和技术开放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总结经验就是,谁能用技术控制市场就是标准,不管他技术落后不落后。
民用消费电子产品,不卖这个不卖那个,累不累?不卖就不怕别人另起炉灶?智能手机之前的电脑如火如荼,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美国一家独大,没有分支。但是美国从来不谈这些东西,甚至对盗版系统视而不见。美国人大多卖特卖,刘姓的会赶走倪姓的。
如果不再授权ARM,华为肯定会想办法另起炉灶。有了华为的尿,有了国家的协助,可能会成功。当ARM有多个对手时,它会高兴吗?
三星专门做这个事情。前几年华为很惨,和BOE一拍即合。在重金之下,BOE的屏幕出现了。三星找自己的竞争对手是不是更好?
ARM断不了华为的后路。如果不再授权,只会两败俱伤。
当然,华为不能生产处理器,除非ARM授权华为,否则授权的意义何在?
但是ARM不可能这么做,因为这对ARM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断了自己的财路。
ARM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他不做手机,也不生产芯片,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把自己的指令集和架构授权给各个芯片设计师。华为一年卖2亿多部手机,ARM不授权华为,就难为自己了?
我们总是害怕被别人卡脖子,这样的担心是必要的。不过俗话说,店小二欺负顾客,顾客大了也能欺负店小二。当华为这样的厂商已经在产业链上占据了足够的市场份额,他和ARM的关系就变成了相互依存,而不是单方面要求ARM授权。
ARM就不用说了,去年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中国投资者占股565,438+0%。ARM早就下定决心要覆盖中国市场和华为这个大客户,不可能未经授权。
首先说一下ARM对外授权的三种不同模式:
1.架构/指令集级授权
这种授权可以极大地改造ARM的架构,甚至可以扩充和缩减ARM的指令集。苹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基于ARMv7-A架构的使用,扩展了自己的苹果swift架构。
2.内核级授权(即ip核心授权)
这可以基于一个内核再加上自己的外设,比如USART GPIO SPI ADC,最后形成自己的MCU,比如三星、德州仪器(TI)、博通、飞思卡尔、富士通、Calxeda。
3.使用分层授权
这种授权只是为了使用,里面的结构不清楚,相当于给你一个黑匣子,只告诉你怎么用。
苹果、高通、华为都是arm授权的公司,但是苹果和高通早就拿到了ARM架构/指令集级别的永久授权,他们都按照要求精简了ARM的指令集,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的A12和高通的855在性能上比华为的麒麟980要好。
其次,华为在2018获得了arm处理器的终身许可,这是第一个架构/指令集级别的许可,具备自主开发ARM指令集架构的能力,但毕竟起步较晚,还不是很成熟。如果迫于政治压力,ARM取消对华为的永久授权,赔偿华为一大笔钱作为违约金,这对华为和中国都不是坏事。毕竟没有什么是中国人在困难的时候团结起来做不到的,除了做出来的架构没有ARM指令集的生态系统那么大。华为要想做自己的指令集生态,需要很长时间,一开始性能会落后。
再次,ARM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和收入依赖ip授权。华为也是比较大的客户,不会取消其处理器授权。毕竟公司要以股东利益为重!
总之,ARM是否会暂时放开华为的授权,需要华为工程师努力工作,积累R&D经验,有朝一日开发出自己的处理器!!!
如果ARM不再授权,你觉得华为还能设计麒麟处理器吗?欢迎评论留言,喜欢请点击关注!
也正因为如此,ARM对中国的IP授权逐渐转移到ARM在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方持股51%。
短期内,你担心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毕竟有了100%的遣散费,ARM基本上就废了。ARM本身也不会因为政治博弈而坐以待毙。
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也不用害怕单方面中断合作协议,所以我们也不用遵守这个合同。说白了,授权是基于真诚的合作意愿。如果不再需要遵守,我们可以不交授权费继续生产。毕竟基础指令集的内容大家都接触过,给不给其实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