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的情况好吗?

康保县从创新体制、优化环境入手,大力实施“民营主体”战略,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县私营企业6821户,从业人员19741人。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分别为6.78亿元和65438+9300万元,同比增长35%和39%。

两年来,这个县对酒厂、煤矿、粮油加工厂等15户国有和集体企业采取出售、拍卖、股份制、破产重整等形式,全部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县煤矿改制后,当年上缴税收300万元,职工年薪平均增加5000元,成为这个县国企改制的成功范例。该县粮油加工厂自2000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2003年,通过改制,盘活了资产,激发了活力,年产值4000多万元。

该县秉承“客户的需求就是康保的政策,客户的满意就是康保的环境”的发展理念,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上市保护扶持重点民营企业的决定》,组织开展了“十万”帮扶活动(县领导对17家重点民营企业实施上市保护;数百个县级部门担保100家民营企业;千名干部帮扶千名个人和民营企业),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实行“一次受理、并联审批、一站式收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拓宽发展途径,壮大实力。该县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和新型服务业,充当工业化的排头兵,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集聚发展规模,扩大经济总量。特别是把专业市场建设作为吸引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培育杂粮杂豆、建材、煤炭、畜牧、蔬菜等五个亿元市场。2000年,40个个体工商户投资850万元建成了杂粮杂豆市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2013年引进河南、山东、浙江、天津等地客商20余家,集资合资合作6500万元,成立了“康宝杂粮集团”。2005年经营户达到120户,交易量30万吨,交易额5亿元,直接拉动运输车辆5000多辆,从事装卸、运输和加工生产的人员2万多人,成为华北地区较大的杂粮杂豆市场。

康保县坚持以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差距、破瓶颈、促发展,以活动为整体,激发内生动力,助推绿色崛起,带动科学发展。

统一思想,重塑思维,把学习宣传贯穿始终。首先是抓学习,提高水平。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邀请北方大学贾耀忠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魏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先后5次组织280余名县领导、乡镇、部门负责人到张北、多伦、固原等地参观学习,深入张家口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统一思想、凝聚知识。二是宣传氛围浓厚。设置12个大型公益广告和40多个滚动显示屏,依托报纸、电视台、手机报、互联网开辟媒体专栏,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该经验和做法被9个省市公报采纳,并被河北日报、张家口日报、市电视台、长城网等新闻媒体刊登、播出20余次。第三是把握好论证的驱动力。县委书记冯亲自策划推介活动,县委副书记、县长纪晓东带队来京与康保企业家座谈交流,共商家乡发展大计。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讲、征求意见、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从我做起、跟我上”成为主旋律。[2]

正视差距,找到症结,解决问题贯穿始终。首先是关注突出问题。县领导围绕12课题进行调研,形成20余份调研报告。通过给县委书记写公开信、发放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我为发展出谋划策”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2400余条,总结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府服务等9个问题。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逐条研究性问题的对策措施,落实责任主体。针对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等突出问题,责成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银企对接、简政放权等8个专项部分。三是落实惠民措施。重点抓好投资8.4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康巴诺尔湖综合治理、集中供热等11民生项目。针对群众和商户普遍反映的问题,责成卫生、交通、公安、工商、纪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2]

树立高标准,务实进取,全程精益求精。一是通过学习张北、学习多伦,确立了生态立县、园区兴县、产业强县、开放活跃县四大战略,努力寻找一条发展方式好、产业结构优、环境成本低的绿色崛起之路的发展定位。明确年内财政收入2.6亿元,力争三年实现5亿元的目标。二是乡镇和部门编写了60份对标报告,制定了140多项赶超措施。张北节水农业以局长家乡为标杆,建成全市首个党员节水教育培训基地。三是在干部中开展“三基准”。县领导在责任上要有创新,在全市排名上要有提升;科级干部创造特色,优质高效突出工作任务;一般干部要立足岗位,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和效率,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导向,激发精益求精的内生动力。[2]

凝聚* * *知识,形成合力,将推广工作贯穿始终。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5.72亿元,增长8.3%。前5个月,财政收入8904万元,增长654.38+09.3%,固定资产投资654.38+065.438+7500万元,增长20.4%。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引进县级以上重点项目101个,投资7.9亿元,包括二秦高速公路及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加快10平方公里园区建设,完成“七通一平”工程,确保中科建业、山东菏泽脱水蔬菜等企业入驻,结合农村转型升级,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推进城镇化进程。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生态屏障8万亩、廊道绿化60公里等9个项目,完成造林补植654.38+075.5万亩任务。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