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有多少个节日?
我在百度网上搜了一下,现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如下:
元旦是公历的第一天,1月1日。“元旦”一词源于南朝人萧子云的诗《结雅》:“四齐元旦,长命从今日起”。元为始,首意;丹是一个会意词,上面的“太阳”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公历65438+10月1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定为元旦。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夜,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夜。因为它经常落在夏历的腊月三十,所以也被称为三十。除了旧布就是新的。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那一夜叫做“除夕”。人们经常在除夕通宵,这被称为守岁。苏轼有《守岁》:“儿逼不睡,夜乐。”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夕夜,人们不仅要打扫家里和外面,还要贴门神、春联、年画和挂门牌,人们穿上有喜庆颜色和图案的新衣服。
春节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和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旧的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但在民间,传统的春节是指从腊祭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至正月十五的祭祀仪式,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 * *。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祈求丰收。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这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籍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为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因为元宵节有挂灯和看灯的习俗,所以在民间也被称为元宵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灯谜等习俗。中国古代的历法与月相密切相关。每个月的第十五天,人们会迎来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自然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日子。
国际妇女节,公历3月8日。中国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1924中国妇女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三八节在广州举行。从1949到12,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国际妇女节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印证了普通女性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联大通过决议,邀请各国根据本国历史和传统习俗,选择每年的某一天作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来说,国际妇女节被定为3月8日。
中国植树节,公历3月12日。“植树节”是一些国家法律规定的宣传森林效益、动员群众参与义务植树造林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节、植树周或植树月,统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唤起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能的认识,促进国家的绿化,达到爱林护林,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清明节(;农历二月初八。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扫墓的节日。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大多数汉族人和一些少数民族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带着食物、酒、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给亲人的坟墓献上食物,然后将纸钱焚烧,为坟墓培植新土,折几根绿树枝插在坟前,然后磕头拜拜,最后吃喝完毕,回家。
公历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于1949年2月将5月1定为法定劳动节,为全国法定节假日。每年的这一天,整个国家都会庆祝。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化娱乐活动,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
农历五月四日,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了使青年人能够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1949 65438+2月23日,中国市人民政府理事会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崇武、端午。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储兰沐浴”的习俗。但是今天端午节的许多活动都与纪念中国伟大作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南方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这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这一天,人们扫庭院,挂艾叶枝,挂菖蒲,洒雄黄酒,以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节)是公历6月1日。中国人民和国家把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1949 65438+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规定“六一”儿童节为中国儿童节,并宣布从1931起废止国民党政府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4月4日。民国20年(1931),“上海中华恩慈会”发起提案,希望政府将每年的4月4日定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纪念儿童节的办法,并于次年4月4日开始实施。
当事人的生日是公历7月1日。中国* * *生产者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7月1日。中国* * *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无法查到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确切日期,于是在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将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中国的情人节是在农历七月的第七天。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天气温暖,植物芳香。这就是俗称的中国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乔奇节”、“七夕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也是过去女孩子最重要的一天。人间喜鹊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见。这个奇妙的传说始于汉代,代代相传了一千多年。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讨巧的习俗。一般都是看谁更有心机的游戏。
建军节,公历8月1日。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所以也被称为“八一建军节”。7月1933,11,中华苏维埃*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提议的基础上,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以“八一”二字为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纪念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它落在农历八月十五,适逢三秋的一半,因此得名“中秋节”,也称为“中秋节”。因为这个节日是在秋天和八月,所以也叫“秋节”、“八月节”。还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及相关的节日活动,所以也叫“团圆节”、“女儿节”。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展开的,所以又俗称“月亮节”、“月亮节”。在唐代,中秋节也被称为“校正月亮”。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中国古代九是太阳,九月九是阴月的太阳,故名“重阳”。重阳节有制作山茱萸之代、饮菊花酒、办庙会、爬山等民俗。因“高”与“高”同音,故有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古代的《易经》中,“六”被定义为阴数,“九”被定义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合阳,二九为重,故称重阳,亦称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这个节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庆祝了。
教师节(教师节),公历9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6日定为中国教师节。教师节是中国唯一的三个专业节日,包括护士节和记者节。自1931年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四种日期和性质不同的教师节。
国庆节,公历10月1日。1949 65438+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国人民国庆节的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10为中国人民。从那以后,每年的六月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国庆节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征,它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并变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象征,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腊八粥节是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在古代,十二月祭祀“神灵”被称为腊月,所以农历的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腊月初八,旧习俗是喝腊八粥。相传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佛,所以寺庙每次在这一天为佛祖煮粥,民间纷纷效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说文》载:“至日冬后三日,腊祭百神将守。”可见,至日入冬后的第三个驻防日是腊月。后来由于佛教的介入,腊月改为十二月初八,从此成为一种习俗。
除了上面提到的我国传统节日和重要的国家法定纪念日,还有很多国家法定的行业纪念日,我也对我国年轻人特别喜欢的从国外引进的“洋节”做了一个大致的统计登记。
公历一月:
65438+10月元旦1,10月成人节15,10月最后一个周日国际麻风节1。
公历二月: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月14日是情人节。
公历三月:
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青年志愿服务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3月9日母亲河保护日、3月12中国植树节、3月14白色情人节、3月14国际警察日、3月15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21世界森林日、3月21世界睡眠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日
公历四月:
4月1日愚人节,4月5日清明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
阳历五月:
5月1国际劳动节、5月3日世界哮喘日、5月4日中国青年节、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12国际护士节、5月15国际家庭日、5月17世界电信日、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3日国际牛奶日、5月31世界无* * *运动日、5月2日星期日母亲节、5月3日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阳历的六月:
6月1国际儿童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环境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6月17世界防治荒漠化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5日国家土地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公历七月:
7月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7月1是国际建筑日,7月7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11是世界人口日。
公历八月: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2日国际青年节。
公历九月:
9月8日国际扫盲日,9月6日中国教师节,9月6日中国脑健康日,9月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9月26日世界停火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国防教育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日
公历十月:
65438+10月1中国人民国庆节、65438+10月1国际音乐日、65438+10月1国际老人节、65438+10月4日世界动物日、65438+10月5日世界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65438+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65438+10月9日世界邮政日、65438+10月6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65438+10月24日联合国日,65438+10月24日世界发展信息日,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65438+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月31,1,1,1,1,1,1,1,1,1,1,1,1
公历11月:
165438+10月8日中国记者节165438+10月9日消防宣传日165438+10月4日世界糖尿病日165438+10月65438+。165438+10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165438+10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感恩节。
公历十二月:
65438+2月1世界艾滋病日,65438+2月3日世界助残日,65438+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65438+2月9日世界足球日,65438+2月25日圣诞节,65438+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现在的中外节日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虽然个别节日风格各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祖先的智慧和经验。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之外,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也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奴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许歌、藏历年和郭旺节、苗族的跳花节。我们有责任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向外国人介绍和宣传中国的节日,促进国际交流,而不是让西方节日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