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之父是?
近代中国的商业之父盛宣怀
通商银行与交通银行之父
1895年是中国近代转折的重要一年,随着腐败的清廷对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几乎无法阻止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全面掠夺和对中国铁路建设和利用的全面控制,瓜分中国的狂潮席卷而来。
面对此种危局,清政府竭力寻求能挽将倾之大厦的梁柱,然而环顾四周,仿佛只有盛宣怀才是不二人选。盛宣怀当仁不让地涉足矿业开采和修建铁路,他说“中国财产莫大于矿”,他把开矿看成是“转贫弱为富强实有关系”的一着。同时,他自信地认为,能完成此一重任的人选,非他莫属。他表示汉阳铁厂“非归某办不可”;甚至毫不掩饰地给人写信说:“聪明才智之士,莫不避难就易,避险就夷。皆各思安坐而致尊荣,不肯历患难而希勋业。”他称这为“富强大局之弊”。言下之意,他盛宣怀是为“富强大局”迎着“难”和“险”而一往直前,并以此“希勋业”而“致尊荣”的。而对中国自主修筑铁路,李鸿章之后的两大清政府重臣张之洞和王文韶均鼎力推荐盛宣怀,称“非盛莫属”。
然而,随着盛宣怀对路矿实业的涉入,他发现要摆脱列强资本的控制,必须建立自己的银行,方可以真正做到与洋人分庭抗礼,合理维护本国的路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