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技创新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9.93,-0.27,-2.65%),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代表项目有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实验快堆、铁基超导、超级杂交水稻、基因测序等。“天河1”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00万亿次,使TD-SCDMA无线通信标准研制成功成为可能,并成为主要基于中国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无线通信国际标准。“龙芯”系列高性能处理器研制成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自主研发的65nm 12英寸蚀刻机正式装备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微电子加工制造业的一次大飞跃。在量子通信技术前沿领域,中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通量子通信网络;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研制成功,为深海勘探和深海能源开发提供了保障。2009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功培育出具有存活和繁殖能力的小鼠,使中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前列;等等。这些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这些突出成就,凝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奉献精神,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这也说明我国科技实力雄厚,为加快科技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但是,纵观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加快科技发展是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赢得主动的迫切要求。中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低,基础和前沿研究薄弱。科技体制与经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中国的发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主导地位的压力。西方国家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技术和产品的政策没有改变,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加快我国科技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瞄准战略领域,抢占制高点,突破外部封锁,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二,加快科技发展是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今天,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初露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出现革命性突破。材料科学、能源与资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生态与环保技术、海洋与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在酝酿令人振奋的重大突破。它还将深化我们对人类和宇宙本质的认识,提升人们的科学理性,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催生以知识文明为特征的人类新文明。

新科技革命将受到人类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的强烈需求的推动,也将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世界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中国来说,这既是重大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催化剂。我们注意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西方国家正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当今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远大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技术创新的竞争已经成为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的重要特征和趋势。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中央财政五年投资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包括大规模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力争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75%提高到2.2%。我们这样做的重要考虑,就是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势,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

第三,加快科技发展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能否完成预期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取决于能否消除或缓解一些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能否有效解决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说,一要靠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根本动力。“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如何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