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生物相关公司
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多次发布公告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已成立整体上市工作小组,近期将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收购、合并等方式,逐步整合集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总体方案是将其六大生物研究所注入天坛生物,并为微谷生物设立国家疫苗中心。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19,是国内最早从事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和防疫产品生产的单位。原为卫生部直属管理,现占地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职工1473人,科技人员612人,占职工总数的42%。其中高级技师88人,中级技师170人。这个研究所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开展重要研究项目并成功研制和推广使用重要防疫产品的单位,也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抗生素的单位。研究所生产各种防疫产品、血液制品和诊断产品,为预防、控制乃至减少传染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延长人民寿命做出了突出而重要的贡献。
已故唐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离沙眼衣原体,获得“国际沙眼组织”金奖;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血源性乙肝疫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有6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卫生部等部门奖励。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充分发挥传统生物技术优势的同时,该所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建成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重要开发基地。
该研究所与许多国内外研究机构、实验室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国际上一些著名学者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多次来院参观,1978以来600人次。该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和专家被派往国外深造、调查或参加国际会议。该所陈正仁、张义浩、苏万年等专家先后担任全球扩大免疫规划咨询组成员。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制品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占地面积48万多平方米。它属于SASAC国务院管理的重要国有企业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成都所自1958成立以来,作为西南六省市自治区计划免疫合作中心,长期致力于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生产和销售预防制品、血液制品、诊断制品、基因工程制品等生物制品。
“荣盛”牌系列产品主要涵盖五大类:一是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荣盛精冰、荣盛溥仪等;二是细菌疫苗和类毒素,如卡介苗、百白破、乙脑活疫苗等。第三种是免疫调节,如舒宁;四是诊断用品,如沙门氏菌诊断血清、梅毒诊断制剂等;五是基因工程产品,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等。所有生产车间都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成都生产的杰异威(乙脑减毒活疫苗)保护了中国3亿多儿童免受乙脑侵害。这种新型疫苗的优良品质及其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引起了全世界疫苗领域的极大关注。1997,该产品开始海外注册,2002年进入国际市场。2006年,出口印度。许多国家表示希望成都所成为疫苗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成都控股的成都荣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创造并保持了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多项“第一”,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荣盛”牌血液制品被卫生部誉为“血液制品的典范”,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
成都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老专家学者,以及年富力强、掌握现代技术的青年科技人员,构筑了强大的人才集群。成都所现有员工8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近13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20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7人。
成都荣盛制药有限公司
成都荣盛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1997。是集血液制品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是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制造商之一,其控股股东是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注册资本83261万元,总资产近6亿元,年销售额近3亿元。公司连年被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成都市重点优势企业”、“高新区十佳企业”等荣誉。目前,“荣盛人血白蛋白”使用量已超过18万人次,“荣盛精冰”使用量已超过400万人次。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荣盛”牌血液制品在质量和质量控制方面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保证,被卫生部誉为“血液制品的典范”,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赞誉。
公司控股股东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内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53。是我国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研究开发的重要机构,也是我国最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之一。荣盛品牌生产的荣盛牌血液制品以规模、质量、安全、品牌等综合优势,在中国血液制品市场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赢得了较高的市场声誉。从65438到0996,荣盛白蛋白顺利通过世卫组织推荐标准和USP标准的检测,首次出口北美国家,实现了我国血液制品出口的突破。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50,原直属卫生部,现隶属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机构,是生产人用生物制品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也是中南地区计划免疫指导中心和全国六大生物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该所在生物制品的生产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生物制品专家,其中世卫组织专家1人,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专家12人,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4人,享受国家、省、市政府补贴人员23人。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863”计划、“863”青年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省市重点研究计划等多项重大项目,获得各级成果奖、科技进步奖138。拥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发酵、单克隆抗体、蛋白质纯化等多项高科技产品。P3实验室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研究实力。
除完成国家强制性预防生物制品的科研生产任务外,该所还致力于高科技药物的研发,特别是在血液制品、新型治疗产品和诊断试剂四大系列,生产30多种产品,100多个规格。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质量稳定,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多项主要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十余项产品获得国家和省、市优质产品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1978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全国生物制品系统唯一的博士点。90年代初,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改为:免疫学专业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病原生物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目前已有40多名学生。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研究课题在导师工作的研究所完成。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34,当时叫“卫生福利研究所”。1946被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接收。是集科技、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大型国有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是重要的预防、治疗、诊断用生物制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研究基地,也是东北地区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心。1999年初,在国务院各部委调整改革的大变动中,研究所与卫生部脱钩,现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管理。* * *有七个生产车间,43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MP认证,获得了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GMP证书。
长春技术力量雄厚,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引领和培养了一批积极研究生物制药技术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目前高级职称94人,中级职称389人,初级职称279人,大专以上学历占62%以上。1992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两个专业授权点,迄今已培养研究生100余人。2001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研究中心”。
长春所是国家重点生物制药企业,先后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新药研究基金计划、十五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计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省(市)级科技发展计划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7项,国家部委奖46项,国家级奖7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等省级奖91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其中授权5项;2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国际发明专利。
长春拥有丰富的无形资产,生产批准文号60个,在生物制品行业具有产品结构多元化的独特优势。长春中药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干扰素中试基地;首个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生产基地;首家获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生产编号的企业。
长春所研发生产的甲肝疫苗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制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的乙肝基因疫苗是一类新的国家生物制品。是国内首家获得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正式生产编号的生产企业,曾两次获得国家新产品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春研究所的主要产品是生物制品、诊断制品和基因工程制品,包括各种疫苗、菌苗、类毒素、抗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免疫诊断试剂等多种类型。主要产品有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抗狂犬病血清等产品。
长春奇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长春奇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奇健生物制品”)于2006年9月成功实现了股权重组。重组后,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装备进出口总公司分别持有51%、39%和10%的股份。经过奇健生物全体股东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公司坚持“一切从沟通开始,一切从认真开始”的原则,注重质量和形象,注重与国家疾控系统的合作。
奇健生物生产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已上市十年。2008年,公司产品在中国的使用量创历史新高,并出口到韩国、印度等国家。奇健生物正在建设新工厂,将扩大水痘疫苗生产规模,恢复原麻疹疫苗生产。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34。其前身是原国家西北防疫部,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1953迁至现住址(兰州市城关区延长路888号),原属卫生部管理。1985,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1999,隶属原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管理。自2002年以来,它一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是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的二级子公司。2009年9月,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联合重组,是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的二级企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管理。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也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的大型生物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国家科技“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甘肃企业技术中心;人事部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民政部“明天计划”医疗康复药品定点供应商。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培训基地。全国国有企业成立“四好”领导班子和先进集体。2009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地43万平方米,总资产6543.8+3.73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7.97亿元,利润3654.38+0.2亿元。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均居我省生物医药行业首位。职工1400人,其中技术人员650多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46%;具有中专学历的有800多人,占研究所总人数的57%,利润在全国医药行业排名17。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所有车间均通过了SFDA组织的GMP认证。每年生产各类疫苗(血液制品)近6543.8亿剂,产品销往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拥有六个专业实验室,两个国家级菌种保藏中心和一个生物安全实验室。拥有一支梯队合理、素质过硬、敬业进取的中青年科技队伍,以及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科技人员超过120人,其中研究人员11人。经过70多年的努力,科研开发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与许多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100项。十年来获得国家一类新药4个品种,二类新药8个品种,三类新药2个品种,四类新药和仿制药13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杜邦科技创新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8项。这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我省和兰州市的生物技术产业水平。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A型肉毒毒素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内批准生产销售的独家生物制品,是国内首个自主出口的生物制品。目前已在20多个国家注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均为中国独家生产。生产的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二价疫苗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并已成功销往非洲。麻疹减毒活疫苗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为实现卫生部提出的消除麻疹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80%以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49,是集生物制品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病原生物学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授予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中国生物制品科研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现有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余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300余人,研究生导师7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新药审评专家4人,世卫组织生物标准化咨询组专家1人。研究所下设分子生物学与单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基因组学、细菌多糖、分子病毒、血浆蛋白及其制备、生物技术信息与流行病学、诊断试剂与微生态学、生物技术与实验动物综合研究等9个实验室,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先后完成“七五”、“八五”、“863”重点项目等数十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项,其中30多项获国家科委、卫生部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世纪80年代末,与筹备院病毒学研究所联合研制的α1b干扰素,是我国第一个产业化的治疗性基因工程产品,国家一类新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来研发的干扰素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国家批准的生产文件200多份,包括血液制品、预防制品、基因工程制品和各种诊断试剂。拥有设备先进的大型血液制剂生产线和符合欧洲GMP标准的疫苗生产大楼。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2005年产值超过6543.8+0亿元。1996、2000年先后从日本引进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上海市百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称号。水痘、流感、麻疹腮腺炎、人血白蛋白等产品分别获得中国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和上海市医药行业“名优产品”称号。我们建立了以华东地区为中心的全国销售网络,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我们的品牌尚盛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谷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是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共同出资组建的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新型科研企业。
北京谷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国家疫苗中心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批准设立的唯一国家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和服务平台。建设地点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总投资21万元。2009年6月29日奠基,计划2010年2月全面完工。
作为国家技术研发和工程技术转化平台,国家疫苗中心的设施按照中国、欧盟和美国的GMP、GLP和生物安全标准建设,集中了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可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的工程研发和技术支持。国家疫苗中心将建设5个符合欧盟GMP标准的试点生产单位(包括3个生物安全二级的BSL-2区),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生产单位、细菌疫苗生产单位、基因工程生产单位和昆虫细胞生产单位;4个专业实验室(包括2个生物安全二级的BSL-2实验室),包括病毒实验室、细菌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和QC实验室;两个分装单元(活苗和灭活苗)、包装区、实验动物室等配套设施。
北京谷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疫苗,解决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专注于新型疫苗、重组蛋白、多肽药物、核酸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研发、中试生产和生物技术咨询服务,为我国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完整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平台,提供成熟的先进生产技术。科研发展方向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攻克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中的技术难题,为新型疫苗研发提供完整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平台,提供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工作重点是新型疫苗、重组蛋白、多肽药物、核酸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的研发和中试生产,并提供相关生物技术咨询服务。
国家疫苗中心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国家基金补助计划,并加入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同时承担科技部“863”项目计划、重大传染病项目、配套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北京市重大项目等10余项。此外,国家疫苗中心还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10多个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