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三个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范畴。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实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占领国际市场或击败竞争对手的能力;抗风险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抵御来自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危险的能力。总的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但是,有一定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一定有相应的抗风险能力。1997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不久前美国的飓风灾难都证明了这一点。
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第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也要看到,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达国家掌握着大部分核心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现实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我们将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可能陷入被动局面。
二要注重自主创新。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正如《建议》所指出的,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础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为重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制度框架;要构筑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重大产业技术发展,制定重要技术标准;要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体系,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三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保证。我们改革开放20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激发的巨大力量。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四,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建设稳定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集中主要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