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的人物事迹
2000年,为了加快建设中国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库,保存中国宝贵的国家资源,促进干细胞移植技术、基因治疗技术和药学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一份生活的希望,严凤英仍然放弃了多年努力获得的荣誉、地位和待遇,加入了干细胞产业化先行者的行列。在短短三年内,它已经储存了超过3万个干细胞,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脐带血干细胞库之一。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为患者提供了数十个干细胞,其中70%移植成功,挽救了濒危生命。历时十个月,严凤英编写了国内第一个脐带血干细胞库的《标准操作规程》,***13卷,23万字。天津脐带血银行已经成功举办了几次关于干细胞的国际学术论坛。在参观了天津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后,国内外多位专家同仁一致称赞其为世界一流,中国干细胞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
2001年7月,严凤英加入“国家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示范项目。3个月后,她主持制定了国内首个脐带血干细胞库标准操作规程,先后参与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构建及相关技术研究”、“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与细胞工程”等项目,主持了“携带PF4基因的口服减毒沙门氏菌对大剂量化疗小鼠造血重建的研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干细胞技术是怎么回事,脐带血储存有什么作用,严凤英四处奔走,向人们解释。在担任企业经理的同时,她继续她的研究工作。每周四,严凤英都会走进实验室。
2004年,国家领导人曾庆红到基地视察指导,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凯利生活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家庭里。2001年3月,凯莉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且是重症。为了摆脱女儿的病痛,挽救她的生命,她的养父母琳达和他的妻子竭尽全力为她治疗。琳达和他的妻子知道小凯利生命的曙光在她的家乡中国,因为凯利是他们从中国收养的孩子。2003年2月,琳达带着希望来到中国,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分支机构在中国骨髓干细胞库中寻找与养女凯利相匹配的干细胞。因为小凯莉一开始就是被福利院收养的弃婴,找不到父母兄弟姐妹,只好为她寻找无血缘关系的干细胞提供者,而能找到的也只有五万分之1到万分之1。从5438年6月到2003年10月,小凯莉的病情再次恶化,琳达第二次来到中国。严凤英一看到琳达再次来华为女儿寻找干细胞的报道,就立即通知谢赫公司湖南分公司与琳达取得联系。小凯利的信息很快被传回天津。开展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要求双方至少有4个位点一致,一致的位点越多,把握越大。四个位点匹配,五个匹配,他们继续寻找,直到一个神奇的时刻——我不敢相信竟然有一份脐带血的拷贝与小凯利的六个位点都匹配。琳达参观完干细胞库后很兴奋,严凤英对中国干细胞技术的小小疑虑也一扫而空。
为回报社会,为奉贤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献爱心,严凤英在天津“阳光工程”中认领了5名在校儿童做他们的“爱心妈妈”,每年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孩子们学习,直至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