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流氓的相关竞赛

在全球排名前10的手机制造商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

根据Gartner的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中兴、华为、联想、TCL通讯、宇龙酷派分别以3.0%、3.0%、2.9%、2.7%、1.9%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市场第5、6、7、8位。

这些有事业心的中国制造商拥有良好的成本控制,正觊觎在全球各个市场取得更大突破。但是,对于职业专利流氓来说,他们是中国最完美的“大肥羊”。专利流氓的大嘴巴

2013年9月,微软(MSFT:纳斯达克)斥资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NOK:纽交所)手机业务,同时斥资165亿欧元购买诺基亚10年专利。“我们可以获得诺基亚专利的使用权,但我们不会获得专利本身的所有权。”微软总法律顾问布拉德·史密斯当时说。

为什么诺基亚没有把专利卖给微软?业内普遍猜测,在移动通信行业拥有众多核心优质专利的诺基亚,未来很可能会继续通过其专利组合收取大量专利费。诺基亚的法律发言人马克·达兰特(Mark Durrant)在收购交易披露后也表示:“直到现在,诺基亚还没有大批量授权自己的专利,但当手机业务剥离后,我们会尝试授权技术。”

2013年末,欧盟竞争专员华金·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严厉警告诺基亚不要成为“专利流氓”,称如果诺基亚试图以流氓方式使用其专利,将毫不犹豫地提起反垄断诉讼。

中国商务部正在审查微软收购诺基亚的交易。中国许多手机公司担心,已剥离手机业务的诺基亚可能会提出巨额专利授权费,这将限制市场的公平竞争,削弱中国手机公司的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相关手机厂商处了解到,除了商务部之外,发改委也加入了对这笔交易的审核。

诺基亚是否会成为“专利流氓”尚无定论,但这家公司在2012年8月出售的部分专利已经成为瞄准中国厂商的专利之箭。将中兴和华硕推上德国被告席的Vringo是诺基亚出售专利的买家之一。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Vringo都具有“专利流氓”的特征。Vringo声称为移动社交应用运营发布平台,但这部分实体业务几乎没有产生收入。该公司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其收入仅为5万美元,而其总运营费用达到11226,000美元,净亏损为1056,000美元。

Vringo的主要商业模式是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专利,然后在全球市场上对所谓的“大肥羊”公司发起专利诉讼,寻求专利授权费。

2012,19年7月,Vringo公司经历控制权变更,随后在8月宣布向诺基亚购买约500项专利,包括通信管理、数据和信号传输、移动管理、频率资源管理和服务,涉及资金2200万美元。

微软是Vringo的“大绵羊”之一。2013年5月30日,微软经过一番法庭斗争,与Vringo达成和解协议,微软赔偿v Ringo 100万美元,并在未来支付一定比例的相关专利授权费。同时,微软还向Vringo转让了6项专利。

在从诺基亚获得专利转让前后,Vringo开始了对中兴的全球诉讼。在这场合并诉讼中,双方各有攻守,胜负难料。

中兴通讯全球知识产权总监沈建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利运营公司分为两类:超大型专利运营公司和中小型专利运营公司。前者如InterDigital、IV、Acacai等。,一般都是由实体公司或通过规模并购转型而来,拥有庞大的专利资产;后者一般通过自己研发或并购拥有少量专利资产。

但两类公司在最终的诉求上几乎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战略合作、资产运作、将其专利资产包资本化,如共同的专利出售、专利授权、专利诉讼等,以获取利益。其中,专利诉讼是他们的核心武器。通过发起大规模诉讼,迫使部分被告获得提前和解,然后用这些资金继续与其目标对象进行诉讼,赚取最大收益。这类公司通过专利运营的收益再次吸引投资者或推动股价上涨,获得新的资金用于进一步研发,创造专利或收购专利,然后继续运营专利包,形成循环。

“随着中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以更大的实力走向海外市场,它们就越有可能成为暴露在‘专利流氓’狙击步枪下的‘大肥羊’。”沈建峰说。

根据专利自由的统计,华为和联想在2065,438+02年都遭遇了13起专利流氓发起的诉讼,仅在2065,438+03年上半年,华为遭遇的此类诉讼就上升到了15起。“大肥羊”的逆袭

沈建峰向265438+20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中兴通讯非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尊重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中兴通讯在全球分布专利超过5万件,授权专利14000件,尤其在LTE领域,已申报基础专利800多件,占全球的10%。但“中兴反对无序滥用和滥用知识产权”。

如果实体企业被专利流氓盯上,首先要确保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制定策略,其次综合运用常规手段,如积极应诉、主张对方专利不侵权或无效、发起反诉等。,以及非常规的手段来对付他们。

事实上,中兴和华为最近在针对InterDigital的专利侵权诉讼中获得了初步胜利。

作为NPE大户,InterDigital拥有近2万项专利(或专利申请),号称在无线通信领域拥有多项2G、3G、4G标准专利。2011年7月,InterDigital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联邦地区法院指控中兴等公司侵犯其专利,要求启动337调查,并发布排除令,禁止被告公司在美国销售3G移动设备。

2065438+2003年2月20日,65438+2003,美国对InterDigital诉中兴通讯等专利侵权案作出终审裁定,中兴通讯没有违反337条款,没有侵犯原告起诉的7项专利中的6项,剩下的一项也被认定无效。中兴和InterDigital在联邦地区法院的诉讼仍处于较量阶段。

2013年,中兴通讯已经在美国的Interdigital、TPL、Flashpoint三家专利运营公司发起的337调查中胜诉。

回顾应诉过程,沈建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2011 inter digital发起诉讼以来,中兴通讯成立了包括技术、业务、法律、品牌、证券等相关应诉团队,并选择了具有丰富ITC诉讼经验的律师事务所积极应诉。在整体应诉过程中,既包括对InterDigital诉讼常规抗辩点的反击,如涉案专利的全球无效和不侵权抗辩、产品的外观设计分析等,也包括对InterDigital的主动反击,包括反诉和在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准备。

在整体策略上,除了积极应诉,主动反击,中兴还与其他被告进行了深度联盟,在应诉策略和资源分配上进行合作。

“联合收购也是中兴解决与InterDigital纠纷的方案之一。”沈建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兴通讯正在积极跟踪和参与行业内各大公司和专利辩护联盟对InterDigital的收购项目。

华为方面对265438+20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2011年7月收到InterDigital的诉讼以来,华为一方面积极应诉,另一方面在美国和中国的法院提起反诉,向中国、欧洲和美国的政府提起InterDigital滥用基本专利的反垄断申诉。2013,10,华为在中国的反诉收到广东省高院的二审生效判决,华为的大部分诉讼请求得到支持。两个月后,华为也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裁决中胜诉,InterDigital的所有相关专利被裁定无效或不侵权。2012 12年2月23日,华为与InterDigital达成和解,双方撤回相关诉讼,通过仲裁解决部分纠纷。欧洲和美国政府态度的微妙变化

在沈建峰看来,胜诉InterDigital表明了中兴通讯应对专利管理公司滥用的决心和能力,客观上鼓舞了中国公司在海外包括ITC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的信心。

“这一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美国司法行政系统近期对专利管理公司态度的转变。”沈建峰告诉记者,这种变化在于从之前的克制和宽容转变为主动监管,“这将极大地鼓舞实体企业对抗专利运营公司的决心。”

“从2011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美国发明法案》和2013美国众议院批准的《创新法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变化。”沈建峰认为,这些法案有效地规范了专利运营公司过度诉讼的现象。

华为认为,ITC对InterDigital案的裁决并没有对专利运营公司提出新的限制。但是,美国政府确实提出了很多措施来限制专利运营公司和标准中涉及的基本专利持有者滥用其专利。

此外,欧盟委员会竞争专员近日公开警告诺基亚不要成为“专利蟑螂”,欧洲各国谨慎发布标准相关专利禁令,都显示了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等知识产权保护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规范专利运营公司的决心。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政府部门也展开了一系列反垄断调查,显示了对专利滥用的限制。

除了商务部和发改委对微软收购诺基亚的干预,中国国家发改委也于20113年底对高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随后,《中国日报》英文版援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的话说,该部门掌握了大量有关高通反垄断的证据。

“我们看到,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在内的许多政府强烈要求改革和限制这种‘专利流氓’做法,并有一些先例。”郭爱平告诉265438+20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是说不应该交专利费,而是专利费的收取应该公正、合理、公平。“因此,TCL通讯支持国内政府严肃对待一切带有‘专利流氓’倾向的案件”。

郭爱平表示,随着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通讯获得了包括2G、2.5G在内的核心专利,同时通过自身努力,也拥有了3G、4G的部分核心专利。“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足以和很多专利人交换,减少专利费”。

沈建峰表示,随着4G时代的到来,由于LTE专利的高度分散和各通信设备厂商实力的相对均衡,中国企业在4G领域的知识产权份额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了对抗主要竞争对手的筹码。中兴通讯认为,在4G时代,通过专利诉讼进行许可谈判会导致竞争更加混乱。因此,通过建立泛行业专利池机制,采用“准一站式”许可模式,在更加开放、公平、共赢的环境下进行知识产权许可,将成为行业趋势。

“短期内消除乱投诉现象不太现实。”虽然沈建峰认为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产权出口国,专利许可和运营仍然是美国的重要行业,对美国的贸易平衡、知识产权创新激励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也涉及R&D机构、企业、下游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机构的活跃和生存。因此,对专利运营公司的限制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参与美国市场竞争,一方面积极适应和运用美国专利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在大环境趋势下,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改革,锻造自身实力,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面对专利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