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征分析
1,智力。计算机犯罪犯罪手段的技术性和专业化,使计算机犯罪具有极强的智能性。实施计算机犯罪,犯罪分子需要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擅长实际操作技术,以逃避安全系统的监控,掩盖犯罪行为。所以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很多都是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他们深知网络的缺陷和漏洞,利用丰富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攻击和破坏网络系统和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由于有了高科技的支撑,实施网络犯罪的时间短,手段复杂隐蔽,很多犯罪行为可以在瞬间完成,而且往往不留痕迹,给网络犯罪案件的侦破和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翻新,甚至一些曾经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专家的官员也在铤而走险,其刑事部门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专业。
2.隐蔽。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和时空超越性,计算机犯罪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增加了计算机犯罪的侦破难度。据调查,发现的计算机犯罪或计算机犯罪只占总数的5%-10%,而且往往很多犯罪行为是偶然发现的,比如同伙报案或计算机故障,偶尔发现用于手工作业的加工业务。大多数计算机犯罪都是行为者通过狡猾和周密的安排,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实施的智力犯罪。犯罪分子在实施这类犯罪时,只需向电脑输入错误指令,篡改软件程序即可。作案时间短,不会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造成任何破坏,不会留下作案痕迹,普通人很难感知到计算机内部软件的变化。
3.复杂。计算机犯罪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犯罪主体的复杂性。任何犯罪分子都可以通过联网的电脑获取、下载、发布各种信息,实施犯罪。此外,由于网络的跨国性,犯罪分子可能来自不同的国籍、国家和地区。网络的“时空压缩”特性为犯罪集团或同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二,犯罪对象的复杂性。计算机犯罪是行为人利用网络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其他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其犯罪目标越来越复杂多样。有盗用、伪造客户网上支付账户罪的;电子商务欺诈和侵犯知识产权罪;非法侵入电子商务认证机构、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恶意攻击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虚假认证罪;网络色情、网络赌博、洗钱、银行盗窃、操纵股市等。
4.跨国的。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计算机犯罪呈国际化趋势。互联网具有“时空压缩”的特性。当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时,国界和地理距离的暂时消失就是空间压缩的具体表现。这使得犯罪有可能跨越地区和边界。犯罪分子只要有联网的终端,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到网络上的任何站点实施犯罪活动。而且,A可以作案,通过中间节点,其他网点也会受害。由于这种跨境跨区域犯罪隐蔽性强,难以侦破,危害更大。
5.匿名。犯罪分子在网络上接收文字或图像信息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注册,完全匿名,很难控制其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反复匿名登录直奔犯罪目标,最终直奔犯罪目标。随着计算机犯罪的调查,他们不得不一步一步地调查和收集证据。当他们接近犯罪目标时,罪犯已经逃跑了。
6、损失大,对象广,发展快,涉及面广。计算机犯罪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迅速增长,并在80年代成为一种威胁。计算机犯罪在美国造成的损失已经高达数千亿美元以上,每年的损失也达到数十亿美元,英国和德国每年的损失也达到数十亿美元。随着社会的网络化,计算机犯罪的对象从金融犯罪到个人隐私、国家安全、信用卡密码、军事机密等无所不包。犯罪正在迅速发展。从1986开始,中国每年至少发生几起或几十起计算机犯罪,1993发生数百起计算机犯罪。近年来,计算机犯罪数量每年增长30%,其中金融行业占61%,平均每期金额几十万元,单起刑事案件最高金额高达65438。计算机犯罪涉及范围很广。据统计,美国每年因计算机和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接近数百亿美元。计算机犯罪已经从金融犯罪发展到生产、科研、卫生、邮电等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领域。
7.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受利润和探索的驱使。实施计算机犯罪的动机各种各样,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犯罪着眼于获取高额利润和探索各种秘密。据统计,金融系统计算机犯罪占计算机犯罪总量的60%以上。每年,全球计算机犯罪直接窃取的资金达20亿美元。我国已发现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经济犯罪100余起,涉案金额17万元,占整个计算机犯罪的相当比例。
8.年轻化,内部人员多。主体越年轻化,计算机犯罪的实施者越年轻化,且越年轻化的人,犯罪的比例越高。从发现的计算机犯罪来看,犯罪分子多为有一定学历、知识面广、对某地计算机系统有一定了解、业务相对熟练的年轻人。根据对我国某地金融犯罪的调查,35岁以下犯罪人占犯罪总人数的比例,1989为69.9%,1990为73.2%,1991为75.8%。最小的只有18岁。
此外,相当比例的计算机犯罪是内部人员所为。据有关统计,计算机犯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金融、证券行业的“白领”,78%的人以银行或证券公司员工的身份实施犯罪,绝大多数是单位内部的计算机操作管理人员;从年龄和教育程度来看,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年轻人,占83%。犯罪时年龄最大的人是34岁。用电脑搞破坏的人,大部分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不满,通常也知道企业电脑系统的内幕。
9.社会危害大。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就越大,而计算机犯罪的危害远远不是一般的传统犯罪,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危及公众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一个刑事案件的平均损失只有2000美元,而一个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平均损失却高达50万美元。据计算机安全专家估计,计算机犯罪给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造成的损失达2500亿美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网络的使用和依赖会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的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因此受到来自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攻击。美国每年因信息和网络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企业计算机安全被侵犯的比例为50%。1998期间,中国公安部破获黑客案件近百起,其中70%是以经济为目的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可以使一个企业倒闭,泄露个人隐私或使一个国家的经济瘫痪,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