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零售业如何应对外资挑战的结论

一、外资对中国零售业的挑战

1999年7月,中国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试点办法》,外资零售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比如美国的沃尔玛、Puls的Matt、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日本的洋华堂、马来西亚的百盛、德国的麦德龙、泰国的卜蜂莲花、法国的欧尚,在中国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连锁店也越开越多。这些外资零售企业的特点是经营理念先进,规模宏大。物美价廉的商品,规范周到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手段。它对中国零售业发起了强烈的冲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外资零售业在经营理念上有优势。

国外商业巨头经过数百年的市场磨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外零售业提供的热情周到、恰到好处的服务,真的让中国零售业相形见绌。虽然在不同的企业,客户服务的内容各有特点。但本质上体现了他们一直坚持的核心经营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差异化服务。虽然我国的传统商业文化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与之相比,还不够积极,执行不到位,只考虑消费者。所以,当外资零售业带着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由其带动的丰富多彩的商业业态出现在中国零售业面前时,其挑战是非常具体的。

(二)国外零售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美国沃尔玛除了在全球拥有近4000家连锁店外,还拥有41个配送中心。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主要依靠高科技的支持,以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网络辅助的商业自动化,彻底改变了零售业的传统运作模式。这些自动化技术具体应用在采购自动化、销售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等方面。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高科技手段作为后盾,而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对中国零售业构成致命的挑战。

(三)外资零售业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

到2003年底。沃尔玛全球门店总数已达4688家;其中,美国加盟店3400家,占加盟店总数的72.53%;海外有1288,其中国内有26个。相比较而言,中国零售业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首先是店铺的地理优势。

零售业有句话:“好的地段是成功的开始”,门店的位置是零售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店铺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客流的高低和商品销售的多少。在中国的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绝大部分的零售店都是中国的商品零售企业所拥有。外资零售企业进入这些“商圈”的空间非常狭窄。而在城市新形成的“商圈”开店,虽然中国零售企业会处于与外资零售企业同等的竞争条件下,但在所需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支持上,可能仍优于外资零售企业,所以外资零售企业在门店地理位置上的竞争优势似乎不大。

第二,区域销售规模优势。

虽然部分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总规模远超我国目前的零售企业,但就国内消费品市场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远低于联华、上海华联、万客隆等部分国内零售企业。统计显示,2004年进入中国的主要外资零售企业零售总额为6543.8+0383亿元人民币,占2004年5.4万亿元人民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主导的销售业态基本都是国内的百货和超市连锁企业。中国零售企业在区域市场销售规模上的优势,不仅增加了外资零售企业进入重点销售区域市场的阻力,而且对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发展也有更多不利影响,因此短期内获得规模销售优势、主导中国商品零售市场的难度要大得多。

第三,占据农村市场优势。

目前占中国人口70%的农村消费市场零售额,还不到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因此,未来支撑中国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应该在农村市场。目前,农村居民的生活用品消费主要来自村里的集贸市场和小型个体杂货店。与城市相比,商品零售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大大落后,这为商品零售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扩大销售规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即使国外零售企业发展到农村市场,也因为中国在县城开连锁店,在经济富裕的村镇开了一些店。在服务上,企业形象推广、文化色彩等软件也一直领先于他人。同时,中国的零售企业在了解和沟通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民俗文化,与当地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更好的社会环境方面也有明显的便利。

二,中国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继续推进和完善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有近14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和管理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它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之路,发挥集团优势,是实现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捷径。几乎所有世界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都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因为大部分零售业务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业的空前发展使其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1.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连锁经营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行标准化经营管理。在国内,很多已经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只是采取连锁经营的形式,经营的标准化较差。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连锁企业法,保护连锁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营权,详细规定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规范连锁经营,真正体现其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核心,防止环环相扣。

2.政府给予适当的支持,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连锁企业的资金、税收、网络注册手续等实际问题,如发放连锁经营专项贷款、降低贷款利率、减免税收等。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连锁经营的形式。连锁经营有三种类型,即在职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实现条件,以及优缺点。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包括行业特征、业务特征、企业规模、环境因素等。,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形式。并注意加快配送中心的建设。

(2)重新定位市场,调整业务品种。创新经营特色,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三)发展电子商务,为零售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坚定立场,积极建设农村零售市场。

(五)发展自有品牌商品,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对于零售商来说,商品是吸引顾客的动力。所以卖特价商品和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途径。国外很多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从一般品牌逐渐发展到自有品牌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达到20%到25%。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供货、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特别适合特定客户的需求。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已经成为连锁零售和大型零售商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零售业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无论淡季,自有品牌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的附加值和形象打造品牌商品,比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使超市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呈现纵向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