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国理科(理、工、农、医)各专业简介?
1.自动化
本专业属于《本科专业目录》工科类中电气信息两个学科32个专业之一。自动化是研究自动化的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学科,包括自动化装置和自动化附件。自动化也成为实现现代工业化的重要新课题。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电气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等广泛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操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学习电气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具备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
①自然科学基础扎实,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好,外语综合能力强;(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广泛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基础与应用等。;③具有良好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1-2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方面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⑤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作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理论分析等。
授予的学位:工程学学士。
就业方向:最近两年(2005-2006年)就业率达到89.90%和93.65%。就业前景不错。
从2005-2006年区域流量占比来看,广东第一,分别占14.33%和13.07%;其次是江苏,占比9.83%和11.02%。从单位性质来看,国企分别占19.74%和18.52%,其他企业次之,分别占18.95%和18.96%,招收的研究生分别占26.83%和28.46%,年均就业率965436。
2.物理学(包括普通物理学)
本专业是《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三个专业之一,即理科和物理两个学科。
物理学曾经是自然科学的总称。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够从事物理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接受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训练,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2)掌握扎实、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广泛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③了解相近专业的通用原理和知识;④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⑤了解国家科技和知识产权政策法规;⑥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查询、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设计实验、创造实验条件、总结、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科:物理。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结构与物理性质、计算机物理导论等。
主要实践: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在10-20周。
授予的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在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其他企业部门从事与物理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
就业状况:2005-2006年广东排名第一,占比13.72%和19.32%,其次是上海占比7.96%和9.76%,四川占比4.54%和5.78%。按单位性质分,近两年中、小学教学单位分别占21.06%和15.49%,研究生占37.72%和34.38%。年均就业率87.59%,就业形势看好。
3.化学
被列为《本科专业目录》理科类化学四大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化学及化学相关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进行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和物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实验技能;③了解相近专业的通用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科研和化工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⑤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化学相关产业的发展;⑥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外文信息查询、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设计实验、创造实验条件、总结、推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理论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工基础等。
主要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在10-20周。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高中、政府部门、高科技公司、大中型企业从事与化学、医药、生物技术、化工、材料、环保等相关的科研、开发、教学、贸易和管理工作。
授予的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状况:从2005-2006年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来看,广东占比9.79%和7.73%,其次是上海占比8.83%和8.68%,四川仅占比4.81%和4.17%。从单位性质来看,近两年中、小学教学单位分别占65,438+07.31和65,438+05.65%,外资企业占7.10%和4.46%,其他企业占8.51%和8.64%,研究生占40.66438.0000000000就业前景不错。
4.工业工程
本专业是《本科专业目录》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八大专业之一。2005年该专业在四川招生558人,143志愿报考,报名率仅为26%。什么是工业工程?它是一门研究由人、原料、机器和设备组成的统一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践的科学。你报考的时候不应该对它冷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工程和系统管理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够从事商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具备开发和设计实用管理系统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3)具备某一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的基础技术;(4)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⑤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⑥掌握文献检索和信息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学科:管理学、机械工程(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主要课程:电气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或电子、冶金等部分工程设计)、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习:包括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2周。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估和管理工作。
学位授予:管理或工程学士。
就业状况:2005-2006年,按地区流向百分比,江苏最多,占24.31和24.05%,其次是广东,占18.77和23.84%,四川仅占2.27和3.49%。从单位性质百分比来看,外资企业占比26.50和26.52%,研究生占比21.05和22.00%。全专业年均就业率91.40%。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加速,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应该是广阔的。
5.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除疾病,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健康的生产环境和条件的医学。本学科被列为两个学科预防医学大类下的四个专业之一,属于10医学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健康检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健康检测技术和医学疾病控制的基本培训,具备卫生防疫、传染病和职业病控制、改善人民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2)掌握对人群的劳动、生活、学习、环境、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③能够分析影响人们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的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措施和计划;(4)熟悉国家卫生方针、政策和法规;⑤熟悉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状况:从2005-2006年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来看,上海最高,分别占20.99%和13.37%,其次是四川,分别占12.74%和13.17%。
从单位性质看,近两年医疗单位偏高,分别占31.64和27.47%;考上研究生的很多,占比33.45%和29.82%。
6.科技防御
本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新兴交叉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严谨忠诚的职业素养,沉着应变的适应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文武双全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国防理论和技能,能够满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国防工作要求的高级国防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涉密人员、财务、重要文件资料、重要设施、重要领导)的安全保卫工作和现代企事业单位防御体系的建立、维护、使用和管理。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目标防卫、贵宾防卫与个人防卫技术、轻武器、安全防卫概论、涉外安全防卫、计算机犯罪、刑法、经济法、涉外法规、企业安全管理、计算机在防卫中的应用、防卫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现代安全主管;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重点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企业运营管理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财务、关键部位、重要文件、重要设施等。);现代企业防御体系的建立、维护、使用和管理。
就业状况:新兴学科,无毕业就业数据记录。按照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学科,2005-2006年就业率分别为87.93和91.63%,可以作为考生参考。
7.信息对抗技术
这是一门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服务的新兴交叉学科。
本专业属于两个学科七大类兵器之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攻防信息战技术体系及其决策支持系统、民用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技术能力,能够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信息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运行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信息对抗武器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和安全防护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作战应用、安全防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工程设计与军事应用、攻防策略和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信息对抗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和安全防护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3)具备使用计算机和仪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四)熟悉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⑤了解信息战和信息武器系统对抗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⑥掌握文献检索和信息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信息对抗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对抗策略、电子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网络对抗技术、微波工程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对抗技术、C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等。
主要实习:包括电子技术实习、计算机操作、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28周。
8.飞机制造工程
本专业属于《本科专业目录》中两个学科“航空航天”类的六个专业之一。
任何能飞离地面的机器或装置都称为飞行器,飞行器可分为两类,即大气层中的飞行器和外层空间中的飞行器(即航天器)。它是一门研究飞机设计和制造的高科技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在飞机装备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础理论和飞机制造基础理论与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机制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飞机零部件加工成型工艺规程、飞机装配工艺规程及相关工艺装备和设备设计技术;(3)具备现代飞机制造过程中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4)熟悉飞机制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⑤了解现代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向;⑥掌握文献检索和信息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专业范围内新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
主要学科: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航空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模具设计与制造、飞机零件加工与成形技术等。
主要实践: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电子线路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授予的学位:工程学学士
就业方向:在航空、航天部门从事飞机设计、科研生产、实验、运维、技术管理等工作。
就业状况:2005-2006年北京第一,占比14.80和10.48%,其次是陕西,占比13.27和16.19%,四川,占比5.61和65.438%。单位性质:近两年国企占比33.66和24.92%,考研录取学生占比29.45和31.23%,年均就业率93.57%。
9.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是《本科专业目录》中机械工程11专业之一。它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各种机器和机械设备的工程自动化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工业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营管理和销售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和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能够正确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2)系统掌握本专业广泛的技术和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等;(3)具有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4)具备本专业领域内某一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肯自学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
主要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材料加工技术与设备、测试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工商管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实习: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的学位:工程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科研、教学等工作。
就业状况:根据2005-2006年“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统计,毕业生的地区流向:广东占21.66和13.55%,北京占165,438+0.84和4.92%,四川仅占3.18。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比24.62和26.75%,其他企业占比19.24和16.71%。整体就业率达到94.43%。
10.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
本专业属于理科二级生物科学类11两个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工厂、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能在科研机构、大学、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与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课程、植物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植物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理、工、农、医、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从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管理和经贸工作。
授予学位:学士学位
就业状况:从2005年和2006年的情况来看,生物科学专业和区域流动在江苏最高,分别占14.43和10.13%。生物技术专业,地域流向,湖北第一,分别占14.09和13.48%。从单位性质来看,生物科学专业,两年内,中、初级教学单位分别占11.88和8.52%;其他企业占9.91和10.09%;研究生占44.14和42.19%。生物技术专业,两年内,国企和外资企业占比6.68和8.47%;其他企业占14.80和13.37%;研究生占42.60%,41.56%。前一个专业的年均就业率为87.49%,后一个专业的年均就业率为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