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行业现状

根据司法部律师事务所和中国公证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公证行业业务拓展、创新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我国知识产权公证量仍然较小,不到公证业务总量的1%,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整体发展潜力巨大。

报告指出,随着知识产权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知识产权公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3年,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591654件,其中20108732件,占65438件。

从权利类型来看,商标公证的金额居于首位,占一半以上;专利权和著作权的公证基本相同,三类权利的公证一般呈现2: 1: 1的发展趋势。

从公证事项来看,知识产权公证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公证事项:主体资格公证,如营业执照公证;申报和授权(委托书)公证,如商标转让申报、授权办理相关申请手续和注册手续;商标转让协议等合同、协议的公证;保全证据公证,如侵权证据的固定;保管业务,如文学作品的保管;涉港澳台知识产权保护的涉外公证。

报告分析认为,我国知识产权公证发展呈现以下新趋势:公证服务从线下逐步延伸到线下;从被动保全证据公证到主动保全证据,公证职能向前延伸,真正体现了公证的预防价值;从公证机构单一的执业模式到通过公证信息执业平台开展执业活动;从传统的公证机构独立执业,发展为公证机构与掌握信息技术的公司、科研院所合作,依托外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