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的起源

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目前关于转基因的争议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朋友是在超市做的。他说国外不吃转基因食品。因为一个东西是否对人体有害,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被发现有害呢!其实转基因食品科技含量高,只有有实力的公司才买得起。前段时间国际上公布了一些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和公司,都是国外和国内的大公司!大部分是外企,比如卡夫。

/system/2002/12/17/000474904特殊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

主题转基因食品

主题转基因食品(2)

优势:

1.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

2.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约生产成本,降低食品价格。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值。

5.增加食品品种,提高食品质量。

6.提升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

缺点:

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

2.可能会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

3.它可能会增加昆虫或病菌在进化中的抵抗力,或者产生新的物种,这也可能会在后来对农作物造成伤害。

安全评估: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争论的焦点应该是转基因食品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能通过DNA的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会影响抗生素耐药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918年写的小说中的生理学家,他最终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现在欧洲人把转基因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为“弗兰肯斯坦食物”,意思是转基因植物会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生存。这个比喻有点夸张,但他们的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已有近20年,因其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国家在1990年还没有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到1999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0万公顷。1995年全球转基因种子销售额仅为7500万美元,但1998年已飙升至15亿美元。

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种植了4500多种转基因植物,但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只有40个,不到1%。这说明世界各国政府对此仍持谨慎态度,除了技术因素,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需要权衡。

在美国和加拿大,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市面上的一些加工食品,比如软饮料、啤酒、早餐麦片,都已经含有转基因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太大的质疑。但是欧洲的情况不一样,阻力很大。公众会对政府批准的新食品品种产生怀疑。自从疯牛病和二恶英污染事件后,公众更加担忧。根据一项民意调查,79%的英国公众反对尝试种植转基因作物。

去年4月,欧盟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产品上市,今年又进一步决定暂停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销售。少数自愿尝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遭到其他农民的抗议,他们尝试种植的作物往往遭到破坏。今年8月底后的一段时间,法国农民在一些麦当劳快餐店门前倾倒水果和蔬菜,甚至牛粪,以抗议他们出售的牛肉面包和土豆含有转基因食品。美国认为欧洲的行为比“香蕉战”和“牛肉战”更严重,并威胁要报复。

转基因食品的反对者涉及广泛的利益群体,从绿色和平组织到农民协会再到基督教会,他们的反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是违背自然的,所以是有害的。支持者反驳说,现在的农作物已经不是原来的品种了,否则人们就应该像吃动物吃的草一样吃蔬菜。

其次,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害害虫功能的基因导入植物后,它们提供的食物对人体安全吗?对此,支持者强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合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证据,但其长期影响只能推断,很难获得全面的证据来说服人们。

第三,过于仓促地推广转基因植物是否有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鼓励农民过度使用除草剂,从而导致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一直将这类非主要作物视为辅助食品或饲料。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发现,74种植物因除草剂而濒临灭绝。

此外,转基因技术可能会造成生物污染。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对出售给农民的转基因种子进行了消毒。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学副教授玛莎·克劳奇的研究表明,这种不育基因可能会无意中使其他作物不育。

此外,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迁移”到类似的野生植物品系中,使其对除草剂产生抗药性,难以控制;或者让害虫产生抗杀虫剂的抗体。此外,一些小生物如果吃了具有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可能会灭绝。支持者指出,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危害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不会比传统农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植物本身具有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农药,有利于环境和生物保护。

这种争论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应该说是正常现象。首先,新开发的品种本身并不完善,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观察。人们有正当的理由表达他们的担忧。其次,总会有一些保守的人不习惯新的科技产品,拒绝接受。再者,受贸易利益冲突的影响,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利益集团利用转基因食品的不完善打贸易战,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但是科学进步的步伐不会停止。所有这些社会压力都会推动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也一定会为人类提供更加完整的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环境和健康的中心问题。而且,它正在迅速分裂大众的思想阵营:认同它的人认为科技进步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而恐惧它的人则认为科学的实践走得“太快了”。

那么,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食品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改变动物和植物的基因,然后创造出具有新特征的新型食品。许多人已经知道,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这些基因是构建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其他动植物中种植出含有基因的食物,实现了大规模的经济种植。同时,很多人坚持认为这种技术培育出来的食物是“非自然”的。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作物是一种含抗生素的烟草,培育于1983。十年后,美国出现了第一种市场化的转基因食品,这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作物。直到1996才允许用这种番茄食品制作的番茄蛋糕在超市销售。

为什么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批评者认为,目前,我们对基因的工作方式了解不够。我们并不完全确定基因调整的结果。批评者担心,突然的变化会导致有毒物质的产生或刺激过敏。

还有人批评说,科学家使用的DNA将取自一些携带病毒和细菌的动植物,这可能会导致许多未知的疾病。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吃的食物吗?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保持信心,所有的食品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和管理程序。检测程序的目的是在食品上市前发现问题。如果消费者不幸因为吃的食物生病,往往是因为食品生产线出了问题。

转基因食品沉默“非转基因”旗帜高举收藏到贺勋。com。

[作者:日期:2006年4月4日14: 35: 00来源:编辑:周文国点击:193]

就在转基因食品还在“吉他后面还把半张脸藏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昨天,上海多家超市悄然出现了“非转基因食用油”标识,引得一些市民议论纷纷:“转基因食品还没贴标签,‘非转基因食品’已经急于先表明身份了。”

“非转基因食用油”的标识堪称上海“第一个非转基因标准”。推出这个logo的商家毫不掩饰他们的目的:“我们只是想把自己和其他产品区分开来。”不久前,另一家公司也打出了“非转基因食品”的旗号,作为进入北京食用油市场的敲门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市场上并没有发现应该标注“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

“非转基因”为什么会成为标识?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徐家汇汇金超市食用油摊位时,一位老太太正横七竖八地拿着一瓶××牌玉米油。

旁边的店员指着瓶子上的“非转基因”标志,热情地介绍说,这种胚芽油是全天然的。老太太问,转基因油对健康有副作用吗?店员笑着回答:“这个我解释不清楚。”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昨天上面的护理就是贴logo。我以为我会贴转基因标识,没想到贴的是“非转基因”。有了logo,由于早上下雨,客流量小,销售影响还看不出来。但是,确实有几个买油的顾客问:“这真的是转基因的吗?”

记者与发起“首标”的商家取得了联系。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公布后,有几十个客户打电话来问:你们的油是转基因的吗?“我们之所以贴上‘非转基因’标识,是为了给消费者一个选择——是买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私自加贴“非转基因”标识,主管部门允许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人士表示,今年3月20日开始施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只是要求列入目录的转基因生物产品必须进行标识,并不能管“非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阵营”为何沉默?

就在非转基因首个标准BLACKPINK出现的同时,记者昨日在部分超市发现,所有食用油均未标注“转基因产品”或“由转基因原料制成”。有些产品精美的标签上印有“不含胆固醇”的字样。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如巧克力、番茄酱等,标签上只印有“不含防腐剂”、“不含黄曲霉素”。

“转基因”阵营为何沉默?推出“非转基因首标”的企业负责人分析,转基因食品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还没有对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能有一种恐惧。如果商家贴出转基因标识,可能会对自己的销售产生影响。

目前,一些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问题持观望态度,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在当前形势下,商家自然对转基因避而远之,甚至与其划清界限。

据了解,3月20日起我国首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共有17种农产品,其中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食品有9种:大豆、豆粉、大豆油、玉米油、玉米粉、菜籽油、鲜番茄、番茄酱。市农委科教处刘春华先生透露,已有不少企业向市农委咨询情况,但农业部尚未出台一套完整的检测方法和指标体系,相关检测机构也在筹备中。

XX油在美国的一位代理商告诉记者,3月20日我国实施转基因标识管理办法后,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一些转基因食品商贩确实慌了。目前很多人都在默默的争夺最后一桶金,因为很明显非转基因食品的市场份额在增加。

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吗?

上海市场没有转基因标签,那么有转基因食品吗?市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研究员张很谨慎:“我们没有具体调查过市场上哪些食品是转基因食品,哪些食品是非转基因食品。我们不知道。”

据悉,我国每年从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大豆、油菜籽、玉米等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超过10万吨。对于大豆色拉油、番茄酱、薯片、奶粉、巧克力最有可能是转基因食品的说法,张先生说:“这是很多猜测,但没有科学依据。我们没有做过这项调查。”

许多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不休,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张研究员说,很多普通人不知道转基因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未来政府会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让民众增加了解,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张先生证实,有企业已将部分委托检测样品送至市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进行检测,但他不愿透露具体的检测数量,仅表示“很少”。至于送检的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张先生说:“我们已经告诉客户要保密。我们不会谈论客户做了什么。”

转基因是什么鬼?

记者随机采访了消费者,问了同一个问题:“转基因食品是什么鬼?”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楚。但大多数消费者只需要一个说法,就是权威部门的说法——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吗?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位本科教授告诉记者,转基因食品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实一切都有安全问题。就像研发药物一样,药物从研发之初到最终成功,可能会在某个环节被淘汰。其实转基因只是一种生物手段,并不意味着有害无害,好与不好。转基因食品是否有益,取决于转了什么基因,或者基因转进了什么食物。

商家打“非转基因”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众对转基因生物产品缺乏科学认识,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存在争论。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无害吗?目前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欧美还在国际论坛上针锋相对。快教授提醒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概念不必恐慌,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还需要科学实验。他说,转基因食品也有一定好的方面,但在公众中宣传不多。比如某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其危害性远远大于转基因食品。

尽管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基本形成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基因产品上市时必须贴标签。一个国际组织曾经向联合国食品委员会建议,转基因食品必须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