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其能走向全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国际上流行的这一新的经营理念,使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愈益显示出非凡的意义。于是乎,打造“中国品牌”的呼声日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中国制造”并非没有名牌,远有徽墨歙砚、茅台西凤,近有方正照排、海尔冰箱,问题是目前还显得势单力薄。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我国出口的服装,有自己品牌的尚不足10%,大都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到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城镇看一看,不少企业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给国外名牌打工,生产能力很强,利润回报不高。

品牌的魔力为何如此巨大?是因为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在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细分化和复杂化的买方市场,只有针对对手尚未顾及的消费需求,达到对手无法达到的质量水平,提供对手难以提供的使用功能,传播独树一帜的文化理念,以此立起响亮的品牌,方能在同类产品中鹤立鸡群,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