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能在短短一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经济成就?

新年伊始,中国各地全力“拼经济”,全力推动经济全面复苏。用外媒的话来说,中国“所有能启动的开关都转到经济增长这一边”,经济增长动力十足。

刺激消费有新方法。

与投资和外贸相比,去年受疫情等各种意外因素影响,消费复苏缓慢。

今年,多管齐下促进消费复苏成为各地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多地出台新举措。

北京:发展地摊经济。发布了《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对外投放试点,由区政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对对外投放进行界定,明确对外投放时间、经营类别等细则。此外,北京将明确放宽餐饮、连锁等业态的准入限制,鼓励具备条件的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等单位引进品牌连锁便利店。

上海:推出购车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乘用车,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10000元的财政补贴;对消费者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10%、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山东:推出深化推进“放心消费山东行”十大行动,包括大力推进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力争2023年底前全省达到45万台,充分保障消费者线下购物“后悔权”,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超市在消费环节先行赔付,增强消费信心。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人们的消费热情正在释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中国消费拐点已经出现,进入上升通道。展望未来,消费将逐步企稳,前景广阔。

抢单,做“大买卖”

受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因素影响,订单不足正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省份都计划在今年以更大的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和确保订单。

广东:要求“外抢单”,办好“粤贸全球”境外展和广交会线下展100场,力争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5万亿元,增长3%。

江苏:推出“大手笔”,重点支持企业参加206个境外线下展会,做好大阪展、澳大利亚纺织服装展、广交会等江苏出口商品展的组织工作。

辽宁:对参加省政府批准、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境外重点展会的企业,前6个标准展位的展位费给予100%的补贴,超出上述展位数的展位费给予不超过50%的补贴。其中,对民营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给予100%补贴。

其他地方也下大力气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

湖南:今年年初,出口退税在全国率先推广。全省出口企业均可申请“预缴”退税,直接超越了出口退税准备相关单证的常规内部程序,待税务机关批复的正式退税资金到位后支付,快速获得资金周转。一般情况下,企业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和收集。

吸引外资正在“提速”

去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6543.8+0.23268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新年伊始,多地再次“提速”招商引资。

江苏:去年实际利用外资排名全国第一的江苏,今年将举办“走进总部”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驻外经贸代表机构在吸引外资中的作用,加强引进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优质外资项目,并计划积极邀请跨国公司和境外商协会到江苏考察。

浙江:在另一个招商引资重镇,浙江省商务厅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用中英文向外资企业发函,表示将以“超强决心、超常规措施、大力度”吸引全球投资合作。目前,浙江已经启动了“投资浙江”的全球招商工作。早在65438+10月10,浙江就派出省市三级联动的考察团赴港招商。春节开始后,浙江首个投资代表团也将于本周启程。

很多地方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激励和优惠政策。

广州:公布2022年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及以上在广州新设立项目,按当年实际利用外资2%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奖励65438亿元;对广东省认定的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型企业,202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万美元及以上的,按项目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奖励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