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外卖员、司机迟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有哪些工作是不可替代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很多年都没有人再提“铁饭碗”这个词了。因为科技的进步必然带来效率的提高,所以会有更多的人被机器取代。
刘曾说,在1949-1956年,中国约有一半的产业工人来自纺织业。这意味着仅纺织一个行业就占了中国就业的半壁江山。现在纺织行业的工人比例不到1%。这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纺织工业,而是纺织技术得到了提高,几乎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我们可以想象,仅仅一个工业自动化就会让很多工作岗位被取代,更何况人工智能时代,会导致越来越多曾经看似不可能被取代的工作岗位。比如:外卖,快递,编辑,甚至医生。
那么问题来了。人工智能时代,哪些岗位会相对难以替代?
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会取代哪些工作,不会取代哪些工作,那么我们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
1
什么是人工智能?
自从阿尔法狗接连击败围棋冠军后,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产生了天然的恐惧。因为人们曾经认为,围棋有计算机无法计算的玩法,因此,机器当然打不过人。
但是,当阿尔法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比大家想象的要聪明。
人工智能再聪明,都归结于科学家赋予的一套精妙的算法,是算法的产物。
这个算法的基础是什么?是不是说设计这个算法的人就能打败围棋冠军?
不会,阿尔法狗的算法基础主要来源于成千上万的真实磁盘数据和机器模拟的结果。换句话说,阿尔法狗击败围棋冠军,主要依靠的是一种源自人类可追溯的下棋规则的算法。
人工智能最厉害的地方是它的计算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但这仅限于有规则可循的交易。举个例子:“离我们几公里远的地方有炸弹来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根除对方的速度和抛物线轨迹,在一个地方精确拦截。”
说白了,人工智能现在能做的,还是有章可循的工作。就算规则再复杂,也没关系。这些人工智能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现在的一些软件已经可以根据网上的内容自己写新闻了,因为科学家在软件本身就设计了很多模板和词汇组合规则。
此外,人工智能还广泛应用于电话销售领域,因为这些机器可以同时给很多人打电话,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软件会对客户说出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分析,从而用固定的词语进行回应。这些是需要遵循的常规任务。
2
有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低薪工作,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算法轻松计算出来。换句话说,这些也是人工智能很容易取代的工作。
另一方面,那些收入高的工作,基本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很多都是随机的,和人的情绪有关。
我们以特斯拉为例。没有机器人可以计算特斯拉的命运,更不用说取代马斯克了。
因为特斯拉在最困难的时候离破产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在那个月内还拿不到融资,特斯拉就彻底破产了。就在公司破产前,获得了一笔关键的融资,成就了特斯拉今天的辉煌。
除了创业者,还有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基本的逻辑一定是与人的情绪变化相关的不规律的工作,会由人来主导,所以机器很难取代。
我想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主要列举五个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
(1)婚恋导师。俗话说“女人心似海中针”,一个普通的男生想要追到自己心爱的女孩,并不容易。首先,她不一定对你的模式感兴趣;其次,她可能有几个人在追她。这些都是很难的问题,人工智能根本解决不了,需要婚恋专家的手把手教。
(2)基金经理。多年来,人们一直希望通过一个计算软件轻松地从股市中赚钱,但人工智能永远打不过沃伦·巴菲特。原因很简单。股市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不仅包含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包含心理学、政治学、脑科学等诸多道理。
(3)设计师。设计工作讲究灵感,灵感是没有规律的。无论是服装设计师还是建筑设计师,都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
(4)知识产权(作家、小说家、音乐人)。人工智能可以很快写出一条新闻,但写不出跌宕起伏的小说。人工智能可以复制无数IP,但很难创造出一个流行趋势的新IP。同样,人工智能可以复制任何音乐,但却很难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音乐。
(5)销售或谈判专家。无论是销售工作还是谈判工作,都是讲究即兴发挥的,其影响因素包括:到场人数、天气、气温、公司运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