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贷款贷款调查包括
借款人基本情况的贷款调查;借款人的收入;借款的目的;借款人的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和还款方式;担保人的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或抵押财产的价值和流动性。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除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采取监管措施外,还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发放不合格的个人贷款;
(二)签订的借款合同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
(4)将所有贷款调查事宜委托给第三方;
(五)超越或变相超越贷款权限审批贷款;
(六)指使借款人以虚构的情况获取贷款;
(七)对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发现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八)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的其他情形。
个人贷款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个人贷款调查主要包括:
1.借款人的基本情况;
2.借款人的收入;
3.贷款的目的;
4.借款人的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和还款方式;
5.担保人的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抵(质)押物价值和流动性。
贷款调查应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采取实地核查、电话询问、信息咨询等方式和方法。在不损害借款人合法权益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贷款人可以审慎地将贷款调查中的部分具体事项委托给第三方,但不得将贷款调查中的全部事项委托给第三方。
贷前调查
一、什么是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对贷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额度做出初步判断。调查的重点包括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业务经营情况、申请贷款具体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等。
二、贷前调查的基本原则
大部分银行在放贷前需要遵循“两人调查,实地查看,真实反映,抓住重点”的原则。二人调查原则又称AB角原则,是指每笔信贷资产业务至少有两名信贷人员参与调查,其调查报告需要签署明确意见;
现场调查是指由调查人员进行的现场调查。授信人员必须通过座谈、审计等方式对贷款申请人、担保人、抵押物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申请人、担保人提供的资料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申请人、担保人的经营管理、资产分布、抵押物现状等进行实地检查;在调查过程中,要深入客户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核对客户的财务账、账、账,对客户提供的资料深入核实相关情况,实地检查申请人的担保人经营管理、资产分布、抵押物状况等。
真实反映原则是指信贷人员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反映贷前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不回避风险点。
三。贷前调查需要收集的信息
1,贷款申请
2.申请人和担保人年检后的营业执照等。
3.申请人和担保人的章程
4、中国人民银行对信贷代码及相关信贷业务的授权。
5.申请人和担保人最近三个月的年度财务报表。
6、环保许可证和特种营业执照等。
7、抵押物权属证明
8.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抵押物评估报告。
9.申请人和贷款人最近及最近几个月的财务报表。
10,核对申请人基本信息的真实性,详细了解债务人涉及的行业、市场、产品经营模式等。
11.查看申请人的完税凭证、水电缴费凭证、收款凭证、仓单凭证等。
12.通过全国公示系统、被执行人信息、裁判文书网等网络系统,核对申请人信息是否与信用信息、工商信息一致。
13.查看申请人的家庭资产信息。
14.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和证明。
四、如何做好贷前调查
1,坚持四个步骤
所谓四步,就是听、查、验证、分析。
(1)倾听是指倾听出借人自我描述的基本情况,从侧面了解出借人,如通过出借人身边的人或出借人的上下游客户初步了解出借人;
(2)检查是调查真伪。可以通过查看客户的营业执照原件、税务登记证、贷款卡等,对借款人做出合理的判断。
(3)核实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抵押物、担保人进行核实,看是否与贷款人的说法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要给贷款热一个合理的解释。
(4)分析是在了解到贷款人的大量信息后,对借款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进而对客户的贷款风险和经营效率进行评估,并对前期调查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
2.对企业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
(1)防范道德风险。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掌握在实际负责人手中,实际负责人的人品直接影响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而银行的很多不良贷款都与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务分不开,所以对实际借款人人品的调查是放贷前的重要一步。
(2)企业的“三观”原则。所谓“三观”原则,一是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看企业的现金流,三是看企业的担保代偿能力。
首先看企业的管理。它是通过调查和分析来检查身体陈述。一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经营环境,看其账实是否相符。二是通过查阅企业的各种会计账簿,通过其中记载的各种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经营指标,从而分析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第二,看企业现金流。通过查看企业在银行开立的一段时间的存款结算账户,可以进一步了解借款企业一段时间内存款、贷款等资金的提取情况,全面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的方向和数量。
第三,看保障赔付能力。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担保实务。在调查中,他们要注意审查担保人的主体资格、被担保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能力,二是抵押担保,重点调查抵押物的合法性。
动词 (verb的缩写)风险分析
首先要分析行业的风险,了解国家对申请人所在行业的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的进入壁垒,调查分析申请人公司的业务性质和规模,比较申请人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分析申请人战略的合理性,预测其发展前景。
其次,要分析公司的经营风险。通过调查申请人的产销规模、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的经营战略、产品的需求弹性、原材料的电力供应、购销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
六、注重企业质量。
首先,商业银行的小企业个贷和小企业投行服务主要是针对比较好的企业和优质、有上市前景的企业。在企业质量方面,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技术质量,包括生产过程和产品技术标准的技术水平、技术开发、技术替代、技术储备、R&D能力、R&D人员、R&D成果等。,还要关注商业银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荣誉称号、主要品牌、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在管理质量方面,要关注公司治理结构、部门设置,以及高管、员工管理、销售人员、生产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管理是优质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优质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必然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所以在放贷前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管理。
七、审查贷款用途
在贷款调查阶段,贷款调查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对借款人申请的贷款用途进行尽职调查。一是必须履行充分披露义务,明确告知出借人资金用途,不得挪作他用;二是对借款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必要的实地调查;三是密切关注与贷款用途直接相关的交易业务,包括合同交易是否有效签订,合同要素是否完备等。,房主欺诈骗取贷款。另外,信贷经理要多关注借款人的贷款用途,贷后定期回访。
八、关注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
个人有个人征信,企业也有征信。企业信用报告的主要用途是商业贷款,换句话说,就是以企业法人借贷为主的商业贷款。我们在查询企业信用报告的时候,想了解企业违约的原因和时间,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诚信。我们可以从上下游供应商那里了解情况,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良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