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晓林的人物故事
他喜欢写诗,画画,在工作中记录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23年的工作中,他整理笔记70余篇230多万字,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作为参考书分发给上千名接触网工作人员。
巨晓林总是带着“图纸、参考书、笔记本”这三样宝贝。有一年中秋节,工地放假半天。他和工友去采购生活用品,同伴走了却不见了。大家喊他,找他,只见巨晓林蹲在一个摩托车修理摊前看人家修车,问机械师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他同住一个宿舍的工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老巨人学的技术那叫辛苦。他每天都比别人早一个小时起床,晚一个小时睡觉。不管他多努力,他一点也不放松。他枕头底下藏着一个小闹钟,恨不得用两天。”老巨人淡然一笑:“那时候,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我珍惜并热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从一开始就暗暗决定要好好干。”20多年来,巨晓林就是凭借这种实力突破了各种难题。他白天跟着师傅在施工,晚上放下工作问他。甚至师傅在喝茶聊天的时候,还蹲在一边不厌其烦地问一些接触网安装的技术要领。截至目前,他已记录了数十份读书笔记和施工日志,掌握了接触网施工技能,具备了解决接触网施工中复杂问题和指导本工种高级技工操作的能力,成为全国铁路电气化施工行业的优秀工匠。
农民工巨晓林,工作20多年,参与了大秦线、郑经线、京沪线、京秦线、哈大线、石太线等数十项国家铁路重点工程。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勤于奉献。他用忠诚和担当赢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赞誉,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精彩的奉献乐章。参加工作以来,开发创新工艺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由他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一书,在被誉为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国家队”的中铁电气化集团,被广泛用作员工职业技能教育的教材,并作为指导施工工作的实用参考书发放到每一位接触网工人手中。他不懈进取,实现了从一个农民工到专家型工人的跨越,先后获得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京沪线建设英雄”、北京市“知识工人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巨晓林坚持“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掌握了大量本职工作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实现了从实用型农民工到知识型农民工的跨越。截至目前,他已记录70份230万字的笔记,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和电力接触网软档距计算,解决了电力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了指导本工种高级工程师操作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在中铁电化局某公司组织的电力接触网工人技术比武中,巨晓林连续三次获得个人全能第一名。
巨晓林常说:“要做一个好工人,不仅要努力,而且要敢想、善做。”近年来,我国铁路电气化蓬勃发展。在他看来,随着铁路电气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不断改进原有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和质量。巨晓林以技术工人的身份参加了技术研究组。他凭借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软件,以“施工程序、预配工厂、计算机化计算、科学检测”确保了接触网支柱结构安装、软跨越安装、整体悬挂调整、承力台导线架设“四个一”。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接触网施工的生产率。20多年来,巨晓林带着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民族电气化的不懈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